词条 | 禁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禁运jinyun一国单独或几国联合,通过法令禁止同另一国或几国的贸易往来。包括禁止向对方输出或从对方输入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禁止船只、飞机等运输工具运载货物驶往被禁运国。禁运是国际关系中广泛采用的一种经济制裁措施,一般在战争期间实行。如战争期间中立国为保持中立而禁止向交战国运送军需物资,一国在交战时为了在军事上、经济上扼制敌国而断绝贸易往来等。在平时,由于双方外交关系的恶化,也可使一方对另一方实行某种程度的禁运。根据禁运的性质,可分为侵略行为的禁运与反侵略行为的禁运。帝国主义国家常常用禁运作为对其他国家实行政治讹诈和经济封锁的手段。如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操纵联合国大会通过对中、朝两国“禁运战略物资”法案,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属侵略行为。许多发展中国家也运用禁运作为反帝、反殖、反霸正义斗争的手段。如在中东战争中,阿拉伯产油国和其他一些产油国联合起来,对支持以色列反动政府的国家采取的禁运措施和1977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对南非种族主义政权实行武器禁运的决议。《联合国宪章》第41条规定,为了和平的目的,对进行武装入侵者,对违反联合国宪章、违反国际法者,可以实行禁运。 禁运一国或几国禁止向某国进出口全部或部分商品。 禁运embargo;forbidden traffic某国或数国禁止对另外的国家进行商品贸易,或禁止一切运输工具的相互往来的行为。早期多为国家处于战争状态时,对外国船舶航行所作的妨碍,如禁止外国船舶进入本国港口。现多用于国际间的“经济制裁”,是强制解决国际争端的一种手段。禁运的目的和情况各不相同:有单项或几项禁运;有全面禁运;有作为干涉别国内政的手段;有利用这一武器,进行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如1973年10月的中东战争中,生产石油的阿拉伯国家对支持以色列政府的国家采取石油禁运。国际实践表明,联合国组织也使用禁运作为对有关国家实行经济制裁的一种方法。 禁运解决国际争端的强制方法——报复的一种手段。一般用于表示一个国家采取的限制、停止或禁止本国同另一国家 (或若干国家) 贸易经济联系的国家行为。禁运可以是对全部或部分商品、武器或通货进出口的禁止,对科学技术情报、著作权,先进技术转让等限制,或对特定种类商业、财政金融和其它贸易经济活动的完全和局部的禁止。其目的在于从经济上、军事上及政治上、道义上削弱潜在的对手和惩治国际不法行为。《联合国宪章》规定,对其行为危及国际安全的国家可以实行集体禁运,作为惩罚措施。集体禁运的效果取决于实施禁运的各成员国的合作,也取决于非成员国是否支持与合作。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