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时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王时槐分类:【文化精萃】 明代江右王门学者。字子植,号塘南。安福(今江西安福)人。嘉靖进士。历官南京兵部主事,礼部郎中,福建佥事,太仆寺少卿,陕西参政。师事刘文敏,为王守仁再传弟子,遍质四方言学者。致仕后,屏绝外务,潜心学问三十余年。他宗阳明致良知之说。认为:“所谓良知者,即本心不虑之真明,原自寂然,不属分别者也,此外岂更有未发者耶?”以“中”规定良知,认为:“舍发而别求未发,恐无是理。既曰戒慎,曰慎,非发而何?但今人将发看得粗了,故以澄然无念时为未发,不知澄然无念正是发也。”竭力推崇王守仁“意之所在为物”的命题,认为“一念未萌,则万境俱寂;念之所涉,境则随生。……故意之所在为物,此物非内非外,是本心之影也。”为学重居敬穷理,“居敬之精明了悟处而言,即谓之穷理,非有二事也”,而敬则是常使本心湛虚无物,“湛然至虚,廓然无物,是心之本体原如是也。常能如是,即谓之敬”。注重内省,提倡以静去蔽,以求本心的澄明。“纯一不杂即是静也”,“暂省外事,稍息尘缘,于静坐中默识自心真面目,久而邪障彻而灵光露”。反对“理先气后”说和佛教以气为幻的理论,认为天地间只有一气,离气即无理。“盈宇宙间一气也。即使天地混沌,人物消尽,只一空虚,亦属气耳。此至真之气,本无始终,不可以先后天言,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若谓别有先天在形气之外,不知此理安顿何处。”强调知行不离,“知者休,行者用,非可离为二也”。著作有《论学书》、《三益轩会语》、《广仁类编》、《友庆堂合稿》。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