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维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王维分类:【传统文化】 唐代诗人、书画家。字摩诘,本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其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九年(721)进士,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坐累,贬济州(今山东长清县西南)司仓参军。开元二十二年(734)得宰相张九龄提拔,任右拾遗。后历任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吏部郎中、给事中等职。曾一度奉使出塞,在凉州河西节度幕兼为判官。天宝十五年(756),安禄山兵入长安,王维被执,拘于洛阳菩提寺,后被迫为给事中。乱平,因陷贼官论罪,降为太子中允。后迁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早年热衷政治,积极进取,有济世之志;后经变乱,日趋消沉,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终日啸傲山林,弹琴赋诗,笃于奉佛,长斋禅诵,以诗名盛于当时。其前期诗作有抨击权贵、不满现实之政治感遇诗,如《寓言》二首,《偶然作》六首等;也有描写将士豪情和边塞风物之边塞诗,如《少年行》四首,《陇西行》、《燕支行》、《使至塞上》等,有一定社会意义。其后期诗作以山水田园诗为主,描写隐居终南、辋川之闲情逸致,往往渗透佛家虚无冷寂情调,流露对现实“万事不关心”之消极情绪。但其作意境清幽,色彩明丽,状物传神,刻画精微,有很高艺术成就,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主要代表。其传世名作有《辋川田家》、《山居秋暝》、《鸟鸣涧》、《终南山》、《竹里馆》、《鹿柴》、《新晴野望》等。因其诗中多佛家理趣,故被清代王士祯称为“诗佛”。又兼通音乐,工书画,艺术修养深厚,善将诗歌、音乐、绘画熔为一炉,故北宋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擅画人物、丛竹,又擅作平远景,以“破墨”写山水松石,曾绘《辋川图》。相传《雪溪图》和《写济南伏生像》(一作《伏生授经图》)亦系其画迹。有《王右丞集》。 唐诗人、画家。字摩诘,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县),遂为河东人。王维少年时就离开家乡,在长安、洛阳活动,此时所写的诗著名者有《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开元九年(721),王维进士及第,由于精通音律,任为大乐丞。因伶人舞狮事受累,贬济州(今山东境内)司仓参军。后由张九龄荐,拜为右拾遗,迁监察御史。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命赴凉州劳军,赏边塞风光,大开眼界,写下了著名的《使至塞上》、《观猎》、《送元二使安西》等边塞诗。四十岁以后,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写了大量山水田园诗。《鹿柴》、《山居秋螟》、《渭川田家》等,都是此时代表作。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王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他能诗善画。精通音律,擅长书法。绘画与音乐的修养,使他的山水田园诗具有状物精细,设色传神的独特成就。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诗创造了比大自然还优美的艺术境界,当然诗中所表露的佛家寂灭和出世思想是应该否定的。作为画家,他擅作平远景,以“破墨”写山水松石,曾绘《辋川图》。亦擅画人物、丛竹。《雪溪图》和《写济南伏生像》(一作《伏生授经图》)传是他的画迹。新旧唐书有传。有《王右丞集》。 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后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晚年隐居蓝田 川。唐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善诗,兼通音乐,精于绘画。以画山水、丛竹名于时。据记载,他的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他落墨,指挥工人设色的画,尚具李思训父子遗风。另一种是泼墨山水,似吴道子,笔力雄壮,山谷郁郁盘盘,云水飞动。苏东坡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董其昌推崇他为“南宗”的鼻祖,并说:“文人之画从王右丞始”。传为王维的《雪溪图》《江山雪霁图》《济南伏生像》等,皆非真迹。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