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手性碳原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手性碳原子shouxing tanyuanzi连接4个互不相同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亦称不对称碳原子,其四面体结构有两种构型,这两种构型不能互相重叠,一般用 R-,S-标记法表示。R,S取自拉丁文Rectus和Sinister,意为“右”、“左”,但R,S构型与化合物旋光性的右旋左旋并无一定规律。判断手性碳原子的构型时,将4个原子与原子团按次序规则排列,如甘油醛分子中的4个原子和原子团排列为OH→CHO→CH2OH→H,将最后一个基团置于四面体顶端,另3个基团处于四面体底部,然后由四面体底部向顶端看,底部的3个基团按次序为顺时针方向排列的为R-型,按反时针方向排列的为S-型 (见下图)。 当化合物分子中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时,有两种旋光异构体,这两种异构体的分子互为实物与镜像的关系,称为对映体。其中一个异构体的构型为R-型,另一个为S-型。当化合物分子中含有n个手性碳原子,最多可能有2n种旋光异构体。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