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瓦尔纳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瓦尔纳

分类:【文化精萃】

梵语“肤色”的音译。古代印度奴隶社会等级集团的称呼。中国古代文献中称“种姓”。最初,入侵的雅利安人从种族上把自己称作“雅利阿”,把被征服的土著达罗毗荼人称为“达萨”。后来,雅利阿内部随着阶级分化和社会分工的发展,派生出三个等级集团,后逐渐形成四个瓦尔纳。最高级为婆罗门,即僧侣,掌握教权,主持祭祀,是人民精神生活的统治者。其次为刹帝利,即武士,掌握政治和军事实权,是国家的世俗统治者。再就是吠舍,即农牧民及工商业者,是被剥削的小生产者。以上三个瓦尔纳被婆罗门教称为再生族。列为第四个等级的达萨,后改称为首陀罗,是备受压迫和剥削,没有任何权利、处在社会最底层的奴隶、杂工和仆役,婆罗门教称之为“一生族”。印度进入封建社会后,贽提取代瓦尔纳,种姓制度由种姓隔离变为更严格的身分等级隔离。

古梵文Varna(肤色)的音译。古印度奴隶社会等级集团名。中国古代文献称为“种姓”。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因雅利安人的入侵而按种族将占领者同被征服者(土著达罗毗荼人)分为“雅利阿”和“达萨”两个瓦尔纳。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阶级分化日益加剧,“雅利阿”内部又分出三个等级,从而形成四大种姓。婆罗门为最高种姓,由僧侣贵族组成,掌握神权,主持祭祀,是人们精神生活的统治者;刹帝利为二等种姓,由武士贵族组成,掌握政治和军事实权,是国家的世俗统治者。吠舍为三等种姓,由农牧民及工商业者组成,是被剥削的小生产者。婆罗门教称上述三个瓦尔纳为“再生族”,但只有前两个等级才是不事生产的奴隶主阶级。达萨(后称首陀罗)为最低种姓,由奴隶、杂工及仆役组成,是被统治被剥削的奴隶阶级,被婆罗门教称为“一生族”。进入封建社会后贽提取代瓦尔纳,使种姓制度由种族的隔离变成更为严格的身份等级的隔离。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5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