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甘露之变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甘露之变分类:【传统文化】 唐文宗时反对宦官集团的政治斗争。文宗即位后,决心依靠朝官铲除宦官势力。大和九年(835),宰相李训、凤翔节度使郑注等密谋,想朝廷内外相互配合除掉专权宦官、左军中尉仇士良。李训等诈称左金吾卫石榴树上夜有甘露,诱使仇士良等往观,拟伏兵杀之。伏兵暴露,事败。李训、王涯等宰相4人均被灭族,郑注在凤翔亦被监军宦官杀害,前后株连死者达千余人,文宗也被仇士良软禁至死。此后宦官愈加专横。 唐李训谋诛当权宦官未遂之事。文宗时,宦官仇士良专权。太和九年十一月,宰相李训与凤翔节度使郑注等人密谋内外协同,消灭宦官势力。他们使人传言,金吾厅后的石榴树上夜有甘露,是上天降祥之兆,欲引诱仇士良伴驾往观,至金吾厅后令密伏兵士杀之。仇士良等随驾至金吾厅时,察觉幕下早有埋伏,急忙扶帝辇回宫,复率禁兵捕杀李训伏兵。郑注被监军军官所杀,李训败逃。李训、郑注等十余家,皆斩族。典出《新唐书?晏宰传》。 唐文宗臣僚与宦官争夺权力的斗争。唐文宗李昂即位后,深感朝廷诸多弊端,特别不满宦官专权,决心改变这一局面。文宗每天都上朝,接见朝廷官员,商讨国事,铲除宦官专权,并先后提拔了韦处厚、路隋、李德裕、牛僧孺、宋申惕等人,但都未达到预期目的后文宗选择了李训和郑注。李训和郑注都是宦官王守澄推荐的,目的在于对付左神策军,文宗与李、郑二人,朝夕相处,无话不谈,委二人以重任,逐渐疏远了王守澄。李、郑利用宦官之间的矛盾,杀死左神策军中尉韦元素,推荐与王守澄有隙的仇士良继任,提王守澄为右神策军观容使,削夺兵权。并于大和九年 (835)借机除掉了王守澄、陈弘志。为继续削弱宦官权力,李训内联诸大臣,在长安召募兵士,外派郑注出任凤翔 (今陕西凤翔) 节度使,以为呼应。大和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文宗上朝,召见百官。按事先布置,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上殿启奏: 左金吾卫衙门中的石榴树上降有甘露,请皇上观赏,文宗行至含元殿,命李训前去查看。李训去看后回奏说,甘露可能不是真的。文宗于是派仇士良、鱼志弘率宦官前往,务要查看奏明。目的在于乘机杀死仇士良等。此时金吾卫衙署院内早已埋有伏兵,由于韩约太紧张,被仇士良看出破绽。仇士良等急忙退出院中,回含元殿禀报文宗,并在李训下手前抢文宗皇帝至宣政殿内,关上了大门。随后,仇士良假传圣旨,率领禁军先后杀王涯、韩约、李训、郑注等十几个大臣及其全家,共六七百人。本来计划谋杀宦官的甘露之变,竟以宦官大杀群臣而告终。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