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畲家育儿趣事多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畲家育儿趣事多

分类:【风俗文化】

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是畲家一件大事。其中有不少趣事。

新娘有喜,新郎乐得心头开了花,围前围后要把新娘照管好,阿(母亲)阿奶(丈母)得知,都到祖公和观音娘娘那里烧香,求神灵保佑生个宝贝孙子。同时,孵几窝小鸡,酿制红酒,忙着为将出世的宝宝准备衣、帽和襁褓。孩子满月后,畲家妇女就要背着孩子上山下田做事。因此襁褓是必备的东西。

畲家的襁褓,一般为一尺见方的双层布缝制而成,背带一般为一丈。有的襁褓面是由正方形,或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或正六边形的各色小布块拼制而成;有的面为黑布加红色镶边,中间绣朵大红花;有的面为红布镶黑边,中间绣“喜鹊登枝”、“龙凤呈祥”、“双龙戏珠”、“百鸟朝凤”等图案。每个青年妇女都有几个精制的襁褓,像比赛似的,一个比一个美。当你走进畲村,恰如走进展览馆,各式各样的襁褓呈现在你的眼前,美不胜收。

襁 褓做好,鸡成群、酒几缸,万事俱备,只待宝宝降临。

当宝宝呱呱落地之后,阿忙着催儿子到亲家母家报喜。报喜时需备一壶酒,一只红公鸡,染成红色的鸡蛋等礼物,这叫做“壶酒只鸡敬外婆”。酒壶是白锡打制的,壶嘴贴上一朵红花,壶身贴个红喜字,用红布扎好;鸡笼贴一块正方形的红纸,公鸡脚也用红头绳绑好。这样打点齐全,新郎便一头酒一头鸡,喜孜孜地挑着上岳母家报喜去。

第三天一早,阿奶(外婆)就挑着十只以上的鸡、数十只鸡蛋(必须成双)、一坛酒、小孩的衣物来贺喜,帮助亲家母照顾女儿。

这天上午,要为宝宝洗澡,谓之“洗三朝”。洗时,浴盆中要放一对熟鸡蛋,金银首饰,水是紫苏、芝麻杆煎煮的汤。洗毕,用蛋在宝宝额角轻轻地磨擦一遍。认为可以防风镇惊,去疮疖,保平安。

满月之日,一般人家要备三牲祭祖,谢观音送子,请神灵保佑。富有人家张灯结彩,大宴宾客庆贺“做满月”。外婆舅公家要送新衣、鞋帽等成担贺礼。

一般亲邻也要送几尺布一包冰糖表示祝贺。

满月最重要的仪式是请村里最有福气的阿婆给宝宝洗澡、剃胎发。洗澡水还是紫苏、芝麻杆等中草药煮成的汤水。浴盆中也要放鸡蛋、金银首饰等。洗澡时,阿婆边念吉利的话,边拿蛋轻轻地在宝宝头顶滚三下。洗毕剃胎发。发不能丢,要用红纸包好,装进红色小布袋里,用丝线挂在宝宝胸前,直到周岁。

洗理完毕,给宝宝换上新衣。

中午设宴,招待宾客,外公、舅公坐大位,鸣炮开宴。每位必先吃一个染红的蛋。抱出宝宝拜见宾客时,客人致赞语。外公舅公见到外孙,还要唱一首吉祥的歌,送一个红包。

宴罢,主人给客人回敬礼品,一般都让他们带上红蛋、熟黄豆、花生、米花四样东西愉快地回家。

做周岁时舂糍做祭。糍有咸有甜两种,祭有包菜馅的和甜豆粉馅的几种。“萝卜青菜,各有喜爱”,客人可随意取用,不受拘束。且亦有抓周习俗,预测孩子的发展前途。当孩子抓的是文房四宝时,大人们特别高兴,赏赐特多;若抓物是农具,大人们也很高兴,以为孩子将来是个种田的好手,赏得也不少;若抓的是女红,做父母的脸上无光,全家失望气得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这时,舅公、外公、外婆赶快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银手镯、脚镯给孩子带上,并嘱咐孩子长大要为父母争气,再送一个红包以驱晦气。

畲族妇女很勤劳。遇到农忙季节,婴儿满月之后,母亲就背他下田劳作了。当婴儿第一次出门时,要穿上新衣裳选好吉日,出门时并要在孩子两眉间抹上一点锅灰。俗云:“抹乌鼻,过乡里,山鬼见着退三里”。意思是抹锅灰可以避邪驱鬼,保儿平安,到百日或新年、周岁以后出门,孩子也渐成长,忌讳就少多了。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