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分类:【传统文化】

①祖父,祖先。《尔雅?释亲》:“祖,王父也。”又:“父之考为王父。”《诗经?小雅?斯干》:“似续妣祖”郑玄笺:“祖,先祖也。”②宗庙。见《考工记?匠人》“左祖右社”郑玄注。又《说文》:“祖,始庙也。”③出行时祭路神。《诗经?大雅??民》:“仲山甫山祖。”郑玄《笺》:“祖者,将行犯(bá拔,山行之神主)之祭也。”后引申为饯行。《仪礼?既夕礼》:“有司请祖期。”郑玄注:“将行而饮酒曰祖。”④姓。春秋时有祖朝,晋有祖逖。⑤祖师。《景德传灯录》卷一:“第一祖摩诃迦叶。”

祖先,古代最重要的神祗之一。原始时代人类就已产生灵魂不死观念。人们认为死者灵魂会助佑或作崇于同氏族的后代成员,于是出现了祭祖活动。甲骨文卜辞中已有不少反映祖先祭祀的文字。祭祖的目的在于获得祖先庇佑,防止死人作祟。祖先神是一类独特的神,它以死人的亡灵为依托,既不是纯粹的精神观念,也不是自然物的意念化。它对我国古代生活有巨大影响。《礼记?曾子问》载:诸侯朝见天子,或进行其它重大活动,必“告尔祖,奠于祢”。出发之前,返回之后亦必“亲告于祖祢”。一般百姓也要经常祭祖拜祖,以祈降福消灾,永保平安。切不可数典忘祖,成为逆子。古人祭祖有两类情况,一祭氏族祖先,二祭民族祖先。祭祀方法因时而异。原始祭祖用土木制成偶像象征已故祖先的神灵。商以后有了文字改用木牌位,上刻死者谥号。这种牌位商人叫“示”,周人叫“主”。周人常把“主”藏于一种叫“

”的木匣中,陈放于祖庙内。周以后祭祖活动染上了宗法制度色彩。同一宗族各个氏族因嫡庶关系不同,于祖先祭祀上享有完全不同的权力。《礼记?郊特牲》详载了周室宗法制度下有关嫡系氏族成员和庶系氏族成员祭祀祖先的森严礼法。

纪念祖先常常用的是一个上过油漆的小小木头牌位,它大约宽10―20公分,至少高20公分,上面刻着死者的名字。人们一般相信:死者的灵魂就萦绕于牌位上,特别是当以小公鸡的血祭祀时,这些灵魂便会苏醒。在大家族里,这些牌位安置在专门的祠堂中,那里集中供奉着该宗族所有成员的祖先牌位。穷人家则将牌位放在靠住室北墙的一张小桌上,旁边放上香炉及其它东西。牌位按死者在家中的地位来排列; 在男人的牌位旁通常是他的正妻。祭祖一般是在每年中的一些特定时候,人们向祖先乞求帮助和保佑。一个家族对于自己祖先谱系的自豪感,可以通过展示的牌位数量看出来。

如果是已婚的妇女,丈夫又在她之前亡故,那么她死后的牌位就放在丈夫的旁边。但是,要是一个未婚的姑娘,那么她的牌位是不能放在自己家里的。在这种情况下,有两种可能性: 一是所谓的“冥婚”――即找一户死了尚未婚配的儿子的人家,追加一个与死去姑娘的婚礼; 要么则是要求某个活着的男人与这死去的姑娘成婚,他一般是个鳏夫,并且还能够再娶其它人家的姑娘做妻子。这种情况下,在正常的婚姻中要求给新娘家的礼物就被免除了。相反,由于新郎帮助姑娘家解决了困境,他还要得到酬谢。

还有第三种可能: 就是牌位可以放在佛寺中某个为此专设的地方,具体步骤根据丧家所支付的钱财而定。

通称父亲以上的长辈。如父亲的父母,即为祖父、祖母,俗称爷爷、奶奶;祖父的父母,称为曾祖父、曾祖母,俗称太公、太婆;曾祖父之父母,称为高祖父、高祖母,俗称太太公、太太婆。母亲以上的尊长,称为外祖,如外祖父、外祖母,俗称外公、外婆;外曾祖父、外曾祖母,俗称外太公、外太婆;外高祖父、外高祖母,俗称外太太公、外太太婆。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4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