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神会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神会分类:【文化精萃】 亦译为“通感”。是本雅明在分析波德莱尔的诗作时所使用的一个概念。本雅明对神会的理解主要是从时间的角度来界定和阐述的。时间在波德莱尔的诗作中总是被割裂开来,只有很少的几次得以展露出来,它们是一些重要的日子。本雅明指出这些重要的日子便是时间得以完成的日子,它们是回忆的日子,不为经验所标明。它们与其他的日子没有联系,卓然独立于时间之中,波德莱尔对这些日子的界说便集中于“神会”的概念中。神会是与波德莱尔诗作中的“回忆”相连的,这种“回忆”中的时间与其他时间无关,并超越于实在的时间之外,一旦进入这种回忆中的时间,也就出现了“神会”的状态。即神会是对于某一特殊时刻的回忆,这种回忆不是对历史的回忆,而是对前历史的回忆,或者说是超历史的回忆,神会是与超越特定历史的过去与超越具体时间的往事的一种相逢,这种相逢并不是象征主义意义上的“共时”态,而是与往事的一种交会,这些往事就是那些独立于时间的重要的日子,它们逃逸于时间之外,时间感在神会对它们的回忆中被麻醉了。本雅明通过对波氏诗作的分析一方面揭示了神会是对超历史、前历史的回忆,另一方面表明了神会与震惊之间的相通之处。神会是通向震惊效果的桥梁,通过神会,波德莱尔将正在消逝的时间赤裸裸地展现出来,从而产生了震惊效果,并在这一过程中驱除了传统艺术中的韵味。神会是韵味向震惊的过渡,是以与韵味相似的回忆过去的形式消除韵味,通向震惊,其实质是忧郁地向传统告别,走向现代。从时间角度来审视神会的界说表明了本雅明在支持现代主义的同时并未与传统彻底决裂的犹豫、矛盾与痛苦。作为一种对往事的回忆,本雅明还从心理学角度来阐述神会的意义。在此,本雅明指出神会是一种带有神秘宗教成分在内的“经验”,或者说是这种经验的一种心理记录。同时神会还具有社会历史内容,这是现代人在目睹了传统崩溃时的一种心理体验,其中有宗教成分,但主体将它同化在自己的体验中,本雅明指出神会这种独特的神秘的体验可以被描述为一种寻求在证明危机的形式中把自己重建起来的经验。神会所表达的社会历史内容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哀叹与惋惜,同时也是对现时代的寻求与参与,具有着重建自身的需求。所以神会作为一种心理体验带有从传统向现代历史性转换的烙印。 唐代著名禅僧。中国佛教禅宗荷泽宗的创始者。俗姓高,襄阳(今属湖北)人。少习儒,道。出家后先从师神秀,再参学慧能。慧能死后,先后住洛阳荷泽寺,弘宣顿悟法门,故世称“荷泽大师”。神会首开禅宗南北是非论,认为北宗禅“师承是傍,法门是渐”,只有慧能所代表的南宗禅,才是禅宗的正统。并以此为定是非的标准,与北宗展开了辩论和斗争。安史之乱暴发后,他被推出来主持开坛传戒度僧事宜,收“香水钱”以供军饷,有功于皇室,备受崇敬。经数年努力,南宗禅终于在北方奠定了基础。贞元十二年(796)德宗召集天下诸禅师,楷定禅门宗旨,立神会为禅宗七祖。但他的七祖地位并未被后世禅宗所承认。神会所传的禅学称为荷泽宗,主要为“寂知指体,无念为宗”的顿悟法门。大约持续了150年,到唐末即中断了。本世纪初,随着敦煌写本《神会语录》等资料的发现,他在禅宗史上的地位又被重新提了出来。神会作为慧能的弟子,在禅学上并未突破其师的基本原则,如宗密说:“荷泽宗者,全是曹溪之法,别无教旨。”近人胡适却把神会看作“中国禅宗佛教的真正开山宗师”(参见《荷泽大师神会传》)。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