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福建冬至节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福建冬至节分类:【风俗文化】 福建省汉族每年农历冬至前数日,各家各户将糯米置于日下曝晒,待冬至前一天晚上,各家必须准备蜡烛一盒、橘十枚 (每一枚橘上插一纸花)、一双筷子、二个蒜,将其排列盘中,置于桌上。然后将糯米粉用开水和匀,合家老幼动手,搓成丸子、银锭、元宝、称、斗、臼等形状。冬至日清早,将之煮熟后祀神祭祖,然后全家分食丸子。据传说:古时有一樵夫,于冬至日在上山砍柴时不慎失足坠入深涧,因深山路绝,人迹稀少,樵夫呼救半天也无人前往救援。樵夫在深涧中得食黄精姜才免于饿死。此后经历十多年,樵夫遍体生毛,身轻能飞,才得以脱险。待家人将他找回家时,其习性全变,家人呼之不应,便用糯米粉和水制成丸子,让其食用,樵夫以为是黄精姜而食之,逐渐还其本性。因此形成上述节日习俗。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