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秦始皇陵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秦始皇陵

分类:【文化精萃】

秦始皇嬴政的墓,在陕西省临潼县。规模宏大,今尚存高70米,底485×515米的夯土陵丘。陵园有二城,城内周长2,525米,外城周长6,264米。1974年后,在外城东掘出三个兵马俑坑,内有大量大小与真人相仿的彩陶兵马俑,武士俑披甲着袍,持实战兵器。1980年在外城西发现大量胥役墓坑,每坑葬二至四人。陵区出土文物甚多,是研究秦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秦始皇嬴政的陵墓。原名郦山、骊山、丽山。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北麓,“其阴多金,其阳多玉,始皇贪其美名而葬焉”(《水经注》),借附近骊山名以为陵名。建于前246―前208年。《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九月,葬始皇郦山”,“树草木以象山”。开创封建社会帝王埋葬规制与陵园布局先例。陵园仿咸阳都城规制。平面呈长方形,有内外城,内围墙周长3800余米,外围墙周长6294米。夯土坟丘位于内城西南,底部近方形,每边长350米左右,现存高度76米,封土下为地宫。1980年冬曾在坟丘西侧甬道(或墓道)发掘出青铜马车两辆,每辆车有乳白色四马(两服两骖),御手一人(一跪坐、一直立),皆着彩绘。为考古史上迄今发现的时代最早、体形最大、保存最完好铜质车马。坟丘北部、陵园中心,先后发现东西并列四座建筑遗存,可能系寝殿建筑一部分。蔡邕《独断》:“秦始皇出寝,起之于墓侧”。将寝殿自宗庙分出,造于陵侧,此新制为西汉沿用。内围墙廊坊遗址出土“丽山园”、“丽山食官”铭文陶壶,知为丽山园左、右食官居处,亦证实秦始皇陵原名丽山。1974年于外围墙以东一公里处发掘兵马俑坑3座,出土陶制兵俑万件,战马600匹,战车125乘,构成庞大军阵体系,为世界文化瑰宝。陵园东南发现殉葬墓17座,就已发掘墓葬推测,殉葬死者可能系被胡亥、赵高处死的秦公子、公主及秦始皇某些近臣。殉葬墓东发现丛葬坑近百个,埋殉马、俑马、面东跽坐陶俑,外围墙西已探出刑徒墓百余座,多为屈肢葬。史传陵墓曾遭项羽烧,黄巢掘,然近年考古推断地下宫殿仍保存完好。参见“兵马俑坑”。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朝嬴政的陵墓。位于陕西省临潼县东约5公里,骊山主峰北麓1公里的下河村附近,公元前210年建成。现存陵体为方锥形夯土台,高47米,南北350米,东西340米,三层。经多年调查钻探研究查明:坟丘四周原有夯土墙垣内外两重,内垣周长为2525.4米,外垣周长为6264米,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陵墓。

秦始皇陵一改先秦前木椁墓葬传统,以骊山山势崇峻连亘为屏障,临渭水平原,封土堆山而建成,开创了后代皇帝墓的先例。

陵的内部,据《史记》记载:“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近经勘查地球化学方法测定证明,墓内确存大量的汞,这就证明《史记》记载并非虚构。陵墓地面据今犹可见痕迹证明,曾建有规模宏大的建筑并建有享殿供祭祀。项羽入关陵区建筑被焚。

1974年至1976年,在陵外墙垣以东1.5公里处,发现三个兵马俑坑、其布阵向东,是一组陶塑艺术作品,坑内丛葬大量与真人真马等同的彩绘陶制兵马俑和木车等,分为弓卒、步兵、骑兵、战车兵,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分组埋置地下。据钻探得知三坑中估计有陶俑数千件,陶马上百匹,战车数十辆,各种铜锡合金兵器近万件。场面宏大,阵容壮观,是世界文化史所罕见的。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发现显示了古代工艺美术、天文星象、绘画艺术的灿烂成就,也为研究军事史、科学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秦始皇陵的建筑工程是历史上最浩大工程之一,历经30余年,人工70万,它是战国以来至秦统一中国文化艺术水平总的整体体现。1979年我国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位于临潼县城东5公里处,南倚骊山,北临渭河。司马迁《史记》载:“九月葬始皇骊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继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进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陵寝的形制分为内外二城,内城周长2525米,外城周长6264米,南部是陵墓中心,堆土尚存高40米,底为485米×515米的夯土陵丘。1974年,在陵东侧相继发现了三个兵马俑坑,轰动世界,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近年来在秦陵附近出土不少建筑遗物,有些上面存留“左司高瓦”、“左司渭瓦”、“登官水”等文字,证明,当时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吏掌管陵园。始皇陵历史上虽多次遭受大规模破坏,尤其是史书记载公元前206年,项羽入关后,曾以30万之众“盗掘其陵墓,燔烧其宫观,三十日运物不绝”,但近年考察发现秦始皇陵未曾被盗。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考古技术的进步,始皇陵地宫宝库终将重见天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位于骊山东北麓。秦始皇(前259―前210),即嬴政。战国时秦国国君,公元前221年吞灭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王朝,称始皇帝。《史记?始皇本纪》载,嬴政于公元前246年即秦王位不久,即沿骊山营建陵墓。吞并天下后,曾驱使刑徒70余万人筑陵,前后历时36年之久。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墓室穷极奢侈,“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入葬时,秦二世将后宫未生子之嫔妃全部殉葬,并将全部造墓工匠关闭墓内,以防泄密。今墓冢为四方锥形,底边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高55米。1974年发现秦兵马俑坑。一号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5米,面积14620平方米。东部有南北长廊和东西向11条过洞,有兵马俑6000多个,分步、弩、车、骑四个兵种,分别执青铜戈、矛、戟和弓弩等武器。二号坑面积约6000平方米,呈曲尺形,约有兵马俑1300余件,战车80余乘,其中车马356件,鞍马116件以及大量金属兵器和其他文物。所布列的曲形军阵,由骑兵、战车、步卒、射手等多兵种混合编成,共有四个单元,相对独立,又相互勾连,阵中有阵,营中有营,可分可合,阵列复杂,兵种齐全,姿势多样,如射俑,有骑射、立射、跪射等不同射姿,内涵丰富,其雕塑艺术比一号、三号坑兵马俑更为精湛。三号坑面积约500平方米,平面呈凹形,有战车一乘,卫士俑68个,似为军旅统帅机构。所有出土兵器均为经铬处理的青铜制品,至今犹锋利如新,寒光逼人。秦兵马俑以写实手法表现真人、真马。武士俑高约1.8米,神态威严,相貌各异,所着服装、甲胄和排列位置可明显区分出从将军到伍卒的不同等级和身份。秦陵出土文物中还有两组铜车马俑,并有驭手,通体鎏金错银,雕镂精美。秦兵马俑是中国和世界雕塑艺术的杰作,对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史、艺术史和秦代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都具有极其重大的价值,被称为世界奇迹,当之无愧。它形象地展示出秦始皇统率千军万马,吞并六国、威震四海的雄武神威。汉人贾谊《过秦论》言其“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棰拊以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唐代李白《古风》五十九之三则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之语。游览中,以诗文参验秦兵马俑,可获得更深刻的悟解,倍增游兴。今一号坑已建成博物馆,复原其威武阵势和雄壮军容。二号坑采取边发掘边开放的方式,已接待游人。秦始皇陵园尚有众多的陪葬墓,现已发现3处90多座,其余的将陆续发掘。

秦始皇陵位于临潼城东5公里处。它南倚骊山,北临渭水,是一座封闭的土丘,墓高47米,周长1410米,顶部平坦,沿台阶可登陵顶。

秦始皇(前259-前210年)即嬴政,秦王朝建立者,秦庄襄王之子,公元前246-前210年在位。秦始皇为统一全国,指挥秦军先后打败了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军队,十年之间,完成统一大业。在战争结束之前,他就命令每消灭一个诸侯国,便按照该诸侯国的宫殿样式,在咸阳宫附近另建一座完全相同的宫殿。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之后,秦始皇在渭河南岸修起了著名的阿房宫。这座雄伟的宫殿可容纳一万人,在它的周围还有许多宫馆,并修了通连骊山温泉的阁道。那阿房宫与咸阳宫隔渭河遥遥相望,浩荡的渭水,犹如天上银河,在河上架起了通连两岸“天宫”的天桥。秦始皇非常喜欢骊山及山下的温泉,因而在骊山脚下修建自己的墓地。墓坑挖到了极深的泉水之下,墓内顶拱上画着日月星辰,下边是江河、山岳和九州的地理形势,还有流动不止的水银河湖,湖上浮着金制的水鸭;墓中摆满了各种珍宝,点燃着据说可以长明不熄的人鱼膏烛;陵墓土堆高五十丈,周长五里多。秦始皇死后,秦二世令宫中无子的宫女一律埋入墓中,为了不泄露墓的机密,又把参与陵内工程修建的工匠们统统活埋,其残暴狠毒,达到了极点。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