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分类:【传统文化】

古代一种用竹、草编成,用来遮阳御雨的帽子。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其起源较古,形状不一。初以莎草制成,后又发展为有柄之笠。《急就篇?竹器》:“笠:皆所以御雨也。大而有把,手执以行谓之簦 (deng,音灯,古代有长柄的笠。编注); 小而无把,首戴以行谓之笠。”此物至唐宋时已十分普遍,其时多用青竹蔑编成,夹以竹箬衬底,俗称“斗笠”。也有用毡衬底的毡笠,多为公子王孙冬季赏雪所戴;还有用皮衬底的皮笠,多为古代武士所戴。

笠为遮阳防雨的头具,多以各种竹叶、篾片、麦秆、芦苇、灯心草等编织而成,一般为圆形方顶或尖顶。以竹篾等编织的笠民间多称“斗笠”或“竹笠”,福清、长乐、连江等地的乡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斗笠。这种斗笠直径一般为30~50厘米左右,里层以细条竹篾编织,外表复以竹片或竹叶,然后刷上清油,牢固坚实,是防晒挡雨的好头具。乡人出行,斗笠相随,因此闽中有“福清哥,戴斗笠”的谑语。另一种笠以麦秆、芦苇等加工编织而成,主要用于遮阳,有的地方称为“凉笠”或“草笠”。此外,闽中、闽北和闽南等地的乡村还有一种大竹笠,以竹叶、竹篾编成,形如一只圆锥形的大漏斗,直径多在一米左右。一般中小雨,仅戴笠而不穿蓑衣亦无妨。福建惠安沿海惠安女的黄斗笠又别具一格,斗笠直径在40~50厘米左右,竹篾编成,圆形尖顶,外表刷以黄色清油,在花头巾包裹之下再戴以黄斗笠,使惠安女的头饰更加鲜艳夺目。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0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