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经济作物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经济作物

分类:【中国民俗】

湖南经济作物主要有茶叶、棉花、麻类、烟草、药材、蔬菜、甘蔗以及油料作物。洞庭湖区以棉花、麻类为主;湘西地区以烤烟、柑橘、甘蔗为主,并利用特有的苦茶资源,发展出口的优质红碎茶;湘西地区以独特的山区优势和气候条件,发展苎麻、烟草、中药材等;湘东、湘中地区利用丘陵坡地发展茶叶、黄花菜、百合、辣椒、生姜等;城市郊区和工矿周围主要种植蔬菜、瓜果,发展副食生产。现在苎麻、茶叶、烤烟等已形成拳头产品。

茶叶。湖南是我国生产茶叶较早的省份,始于汉,盛于唐。全省有103个县、市生产茶叶,种茶面积曾居全国首位,有“江南茶乡”之称,产量在1992年以前仅次于浙江省,居全国第二位,而且品种独特,名优茶多,获得省、部级名优茶称号的有50多种,最著名的有君山银针、安化松针、洞庭碧螺春、湘潭羊鹿、高桥银峰、湘波绿、古丈毛尖、南岳高山云雾茶、沅陵碣滩的碣滩青等等。

棉花。湖南种棉的历史已有700多年,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逐步成为全国15个主要产棉省之一。主要产于洞庭湖一带及沅水、澧水两岸的河谷平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湖南棉花生产稳步发展。1950-1990年全省年平均植棉面积117.8万亩,占全国植棉总面积的23%,居全国第8位,平均亩产68.5公斤,居全国第三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棉的种植面积及产量、质量又有较大的提高。

苎麻。湖南早在春秋战国时已有栽培,并用来织布,但几千年来栽培技术和品种改进不大。1950年以前只有土种,1951年省农林厅从浙江、江西引进商品黄麻,在湘潭、常德、澧县、长沙等县少量试种成功,以后逐步推广。至1980年,全省种植黄(红)麻的有40余县,主要在洞庭湖区。

茶园(唐大柏摄)

烟草。湖南烟草生产始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起初在郴州、衡阳一带种植,后扩展到湘中、湘西等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产区逐步趋向集中,种植面积和产量、质量均大大提高。1973年开始大量种植烤烟,以湘南为烤烟生产重点区,其次是湘中地区。1980年以来进行了进一步调整,种烟县由原来的70多个集中到31个,主要集中在郴州、零陵两地区,其次是邵阳、娄底、怀化和湘西。

蔬菜。湖南过去生产蔬菜,主要是农家自种自食,少量出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城市人口大量增加,蔬菜需求量增大,政府为满足人民的需要,规划扩大蔬菜生产面积,增加蔬菜品种,号称“菜篮子工程”,于是出现了专门生产蔬菜的菜农。菜农既从事农业生产,又过城市人生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迅速扩大的一支特种农业队伍。

油料作物。湖南草木油料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芝麻、向日葵、蓖麻5种,以花生和油菜种植最广、产量最高。

甘蔗。在湖南已有2300多年的生产历史,清末和民国初年发展较快,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甘蔗生产有了更大的发展,并形成了湘南、湘中、湘西、湘北四个蔗区。至1985年种植总面积达37.68万亩,亩产3923公斤,总产量达1478.20万吨。

药材。湖南是一个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品种很多的省份。上古神话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最后尝钩吻而死的地点,就在湖南。湖南民间识药、采药、制药的知识和习俗非常普遍,很早就会将一些野生药物进行人工栽培。据统计,湖南现产植物类药物2054种,动物类药物201种,矿物类药物37种,由人工栽培的名贵药材有白术、白芍、丹皮、木瓜、枳壳、厚朴、天麻、山药、薄荷、玉竹、杜仲、玄参、百合等20多种,又由外地引进栽培生地、佛手、田七、浙贝等34种,使湖南成为药材生产的大省。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6:4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