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胎教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胎教分类:【传统文化】 各地汉族传统生育习俗之一。古已有之。《大戴礼记?保傅》:“胎教之道,书之玉板,藏之金匮,置之宗庙,以至后世戒。”又称:“古之胎教,王后腹之七月,而就宴室。”汉贾谊《新书?胎教》:“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独处不据,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今之学者,据医学典籍和民间经验总结了胎教十律,即畅情志;适寒温;节饮食;慎起居;调劳逸;远房事;美环境;悦身子;戒酒浆;避毒药;慎针刺;安待产。现代医学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胎儿在体内有知觉、有听力、有记忆,母体的心理、生理、病理状态和品德修养以及饮食起居均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均可产生直接的影响。 古人认为胎儿在母体中能够受孕妇言行情绪感化,故孕妇需谨守礼法,给胎儿以良好影响,叫“胎教”。《大戴礼记?保传》:“古者胎教,王后腹之七月,而就宴室。”贾谊《新书?胎教杂事》说,古代的胎教之道规定,王后有孕之后,不听非礼乐之声,不食非正味之食。“周后妃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渲,独处而不倨,虽怒而不詈,胎教之谓也。”又说“凤凰生而有仁义,虎狼生而有贪戾之心,两者不等,各以其母。”这种观念有一定科学因素,同时有血统论和先天道德论的因素。 谓妊娠期中的教育。据颜之推讲,自远古时代就有胎教,其方法是:“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乐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在我国民间,妇女怀孕之后,也有俗礼,其中一些讲究,是为了婴儿的健康,也有一些讲究,确是为了婴儿的智力发展,如妊娠期禁忌生气,说这样可使未来的孩子脾气和善;孕妇多看书画,孩子将来一定能知书达理、聪明伶俐;还有的要求母亲每天对胎婴讲话,为了使孩子将来口齿清楚,说话利落,思维条理,启蒙容易。近来更有人每日为胎婴播放音乐,以赋予婴儿音乐素质,希望其长大之后,成为音乐家,等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