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舞判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舞判

分类:【传统文化】

宋代舞蹈。也称“跳钟馗”、“跳判官”。表现“钟馗捉鬼”故事。舞者头戴假面具,身着绿袍,脚穿长靴,手持竹简,扮成钟馗模样而舞。旁有一人和舞步、敲小锣相招。有时同百戏一起演出。流传至元、明、清,后被吸收入戏曲中。如元、明杂剧有《庆丰年五鬼闹钟馗》、清代传奇《天下乐》中有“钟馗嫁妹”、《九莲灯》中有“火判”等。有人认为,宋代民间舞钟馗同“傩”有关,后世“跳灶王”也属于此类舞蹈。

宋代宫廷舞蹈。其舞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亦称 “跳锺馗”、“跳判官” 相传锺馗品貌双全,很有才学,在赴考途中,误入阴山鬼径改变了旧日的音容,虽考中了状元,因皇帝见他面貌丑陋,取消了他的状元资格,他一气之下,自碰而死。玉皇大帝见他忠直,封他为终南进士又赐状元及第,并加封其为判官,专管驱邪斩祟。《北梦琐言》载: 唐代诗人温庭筠有才学,貌丑,人称 “温锺馗”,可见这一传说自唐代就已开始有了。宋代“舞判” 是舞蹈中出现锺馗形象最早的一种记载,舞者“有假面长髯,展裹绿袍靴简”,扮成锺馗模样,旁边有一人用小锣相招,并和着舞步敲锣 明杂剧 《闹锺馗》、《锺馗嫁妹》 等以锺馗为题材的剧目很多,把外貌丑陋、心地善良的锺馗和顽皮、风趣的小鬼,刻画得十分成功。

亦称“舞判官”。宋代舞蹈节目。百戏之一。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载:“又爆仗一声,有假面长髯展裹绿袍靴简如钟馗像者,傍一人以小锣相招和舞步,谓之‘舞判’。”钟馗的传说由来已久。相传钟馗因貌丑而应试不第,气愤而死,因其为人刚正,被封为判官,专管驱邪降妖之事。据传唐玄宗于除夕梦见钟馗,遂命画工绘之;又传吴道子也画过钟馗捉鬼图。沈括《梦溪笔谈》等书曾载其死后轶事。据《东京梦华录》与《梦粱录》等书记载,宋代除夕举行驱邪的傩仪时,即有装扮钟馗与小妹形象者,可见此传说在宋时已很流行。《东京梦华录》所载《舞判》当是舞蹈中出现钟馗形象的最早记载。此舞后世流传颇广,或称《跳钟馗》、《跳判官》,并对戏曲产生很大影响。

又称《跳判官》、《跳钟馗》。宋代舞蹈。传说唐代书生钟馗本是品貌文才俱佳之士,在赴考场途中,误入阴山鬼径,容貌变丑。考试虽文卷甚佳,却因貌丑而不中,一气而殁。玉皇悯其忠直,特封其为终南进士,加封判官,专职驱妖降怪。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在“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条中记载此舞表演情景:“有假面长髯,展裹绿袍、靴、简,如钟馗像者,旁一人以小锣相招,和舞步,谓之《舞判》。”多和百戏中其他节目串演。戏曲中更有《跳判》和专门表演钟馗的昆曲《钟馗嫁妹》)。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5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