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苏伊士运河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苏伊士运河分类:【文化精萃】 1856年埃及统治者赛义德 (1854-1863年在位) 与法国签订条约,出让开凿苏伊士运河所需的土地,无偿提供劳动力,规定运河完工后出租99年,埃方收取运河收益的百分之十五。1859年4月开工,1869年11月修成通航。埃及人民为此牺牲了12万人的生命,埃及政府担负了1600万英镑的开凿费用,被迫大借外债。该运河通航后成为沟通欧、亚、非三洲最重要的国际航道。缩短了欧洲至印度航程的一半。英国对运河十分眼红,1875年后,英国使埃及把运河的部分股权贱价卖给它。从此,英国逐渐控制了该运河。 重要的国际通航水道。位于埃及东北部,贯通苏伊士地峡,连接地中海与红海。北起地中海岸的塞得港,南至红海苏伊士湾的陶菲克港,为不设船闸的海平面运河。1859年破土动工,1869年竣工。整个工程历时10年,挖土石方7400多万立方米,耗资3.69亿法郎。埃及为工程提供土地、劳力和近一半资金。运河通航后,经营管理大权由法国控制的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操纵。法国持有该公司52%的股份。埃及股份仅为44%。1875年11月英国趁埃及财政危机,以一亿法郎的低价收购了埃及在公司中的全部股份,从此埃及丧失了对运河的主权。埃及船只通过运河时也必须向公司支付通行税。运河的开通大大缩短了从欧洲到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航程。欧洲船只经运河抵亚洲比绕道非洲的好望角缩短航程17―66%,节省燃料25―50%。运河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1956年7月至1975年6月的近二十年间,因战争停航。运河初开通时,长164公里,河面宽52米,深7.5米,只能通过5千吨级轮船。1975年11月至1980年12月,埃及对运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扩建后的运河长195公里(包括两端入海航道),河面宽365米,深19.5米,可通过满载15万吨和空载37.5万吨级的巨轮,三分之一的航道可以双线行驶,并配备了现代化的电子交通指挥系统。运河管理局总部设在处于运河中段的伊斯梅利亚城。运河在埃及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四大经济支柱之一,也是埃及外汇的主要来源之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