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荀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荀悦分类:【传统文化】 东汉末政治家、史学家。字仲豫,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聪明好学,年12能说《春秋》。灵帝时,宦官专权,乃托疾隐居。后应曹操征聘,历官黄门侍郎、秘书监、侍中等职。因感时政,著《申鉴》5篇,论致政之术,主张除去伪、私、放、奢四患,提倡兴农桑、审好恶、宣文教、立武备、明赏罚5政。献帝以班固所著《汉书》文繁难省,命悦依《左传》编年体例,改写《汉书》。建安三年(198)始撰,五年(200)书成,名为《汉纪》,文30篇。为汉代编年体史书的代表作。又著《崇德》、《正论》等数十篇。 东汉末史学家、政论家。字仲豫,颖川颖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况十三世孙。祖父荀淑,为当时名儒。他少好学,年十二便能解说《春秋》。家贫无书,每见人书牍,一览多能诵记。曹操拥献帝,征之为府吏,迁黄门侍郎。献帝好文学,他与从弟?、少府孔融侍讲禁中,累迁秘书监、侍中。他本志在兴政,因当时权移曹氏,谋无所用,乃论辩政体,作《申鉴》以上。建安三年(198),献帝以班固《汉书》文繁难读,命他依《左传》体例改写。他乃作《汉纪》30篇,辞约事详,论辩多美。又著《崇德》、《正论》及绪论等数十篇。建安十四年(209),年六十二而卒。其传附《后汉书?荀淑传》。 东汉思想家、史学家。字仲豫。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少好学,喜读《春秋》。灵帝时,宦权擅权,托疾隐居。后任黄门侍郎。献帝好文学,乃与孔融等侍讲禁中。历任秘书监、侍中等职。以“达道义”、“彰法式”、“通古今”、“著功勋”、“表贤能”为著述宗旨,时人赞其“词约事详,论辨多美”。反对“日时禁忌”及谶纬迷信,强调吉凶由人,卜筮无益。提出“气”构成人的形体和精神;人的形体和精神构成人性。发挥“性不独善,情不独恶”之说,认为性善、性恶者少,待法、教造就者多。提倡以仁义为法教之本。反对诸侯专封,大夫专地,富人兼并。主张去除伪、私、放、奢四害,实施兴农桑、审好恶、宣文教、立武备、明赏罚五政。建议重视史官,令其及时记善恶成败,用以表功规过,以鉴来者。建安三年(198)奉献帝命,依《左传》编年体删改《汉书》,五年,撰成《汉纪》,共三十篇,流传至今。著《中鉴》,今存。另著有《崇德》、《正论》等文数十篇,已佚。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