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莎士比亚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莎士比亚分类:【文化精萃】 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天才。他的艺术作品始终闪耀着巨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尤其在探索人们的内心世界上,远远超出了时代的界限,为后代子孙留下光辉的榜样。莎士比亚生于艾汶河畔斯特拉福镇上一个商人家庭。幼年在当地文法学校念书,学过拉丁文和希腊文。因家道中落,他中途辍学。18岁时娶了比他大8岁的哈瑟维,并和她生了三个孩子。传说莎士比亚为了谋生,当过屠夫的学徒、乡村教师、差役,还当过兵。广为流传的是说他偷了附近贵族汤姆?路西爵士禁苑的鹿,汤姆要捉拿他,所以他不得不于1585年逃往伦敦谋生。最初在大剧院为看戏的人看马,后来登台演戏充当一名雇佣演员。以后参加编剧工作,当上了股东和老板。门票收入是他主要的经济来源。最后成为伦敦“寰球剧院”的股东。经济富裕后在家乡为父亲买房地产,并为他的家庭取得世袭的绅士身份。1613年左右离开伦敦回乡。1616年逝世于斯特拉福镇。莎士比亚的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590―1600)是伊丽莎白女王在位时期,王权巩固,社会生活稳定,作者的思想乐观、明快、追求人生的欢乐,寻找真理,反对禁欲主义,创作了一批优秀剧本:《无事烦恼》、《皆大欢喜》、《第十二夜》、《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亨利第四》、《亨利第五》以及嘲笑和批判资产阶级拜金主义的喜剧《威尼斯商人》等。塑造了象鲍细霞那样的许多反封建的女性典型。著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剧也出自这个时期。在艺术上,这个时期作者经历了从摹仿、改编、到独创的过程。第二个时期(1601―1608),伊丽莎白女皇驾崩,堂弟斯图亚特登台,王朝危机四伏,矛盾重重,“周围是一片龌龊”的阴云四合的气氛。作者从欢乐、美好的理想转入痛苦、抑郁时期,写下不朽的四大悲剧:《奥赛罗》、《李尔王》、《麦克佩斯》和《哈姆雷特》。《雅典的泰门》也出自这一时期。这是莎士比亚艺术上成熟的独创时期。第三个时期(1609―1612),作者的眼光转向未来的幸福生活,富于幻想,以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写下许多充满神话色彩的传奇剧:《辛白林》、《冬天的故事》和《暴风雨》等。在这些剧本里,作者开始对恶人讲恕道、调和,向社会妥协。莎士比亚的创作宏高精深,突出反映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社会复杂的矛盾。他的作品以人道主义原则批判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同情人民,反对暴君、家长制、高利贷者和野心家,为人民争取自由、民主、欢乐的幸福生活呐喊;诗人以高昂的爱国主义激情,讴歌伟大的祖国英格兰,赞美英国美丽的大自然,并怀着忧国忧民的心情向往在英国建立一个理想社会。莎士比亚是现实主义的艺术大师,他的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真实性。正如歌德所说:“他的作品的伟大基础是真实与生活的本身。”莎士比亚的艺术技巧在世界艺术宝库中也独树一帜。诗人善于从人物的内心矛盾中揭示人物的性格,在发展中描写他们的复杂变化。作者创作的戏剧结构严紧,情节生动,词汇丰富,语言极富个性化。戏剧情节多层次多线索,平行发展互相衬托,悲剧性和喜剧性融合在一起。但是他在作品中对正面人物过份美化、喜爱用鬼魂、巫术、魔术等情节推动剧情发展,显然是脱离现实和缺乏科学性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