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营造法式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营造法式分类:【文化精萃】 建筑学名著。北宋李诫撰。刊行于1103年。全书共三十六卷,三百五十七篇,三千五百五十五条。体系严谨,内容宏富,涉及建筑设计和规范、工程技术、生产管理等有关方面。正文三十四卷,分为释名、各作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五个部分,释名部分,解释并统一了建筑方面的名词术语,规定了营建工程常用的数据,对计算功限的标准也作了说明。各作制度部分十三卷,列举了各种工程制度,共176项工程的尺度标准以及基本操作要领,条理明晰,规定合理。在功限和料例两部分,对各种工程和构件所需的劳动定额和用料数量等做了详细的规定。计算图样部分六卷绘有房屋仰视平面图、横剖面图、局部构件组合图、雕饰图、施工仪器图等珍贵的建筑图。该书突出总结了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之经验,反映了对建筑力学的认识水平。此书总结了历代工匠保留的实际经验和建筑技术成就,标志着建筑史上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后世建筑技术的进步有重大贡献,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珍贵文献。 建筑专著。北宋熙宁年间编修,元钓六年(1091)成书,然仅有料状,别无变造用材制度,实用性差。绍圣四年(1097)敕命李诫重修。于元符三年(1100)编成,崇宁二年(1103)刊印,颁发各地官署,为营建工程通行法式。凡36卷。总释、总例各2卷,诸作制度13卷,诸作功限10卷,诸作料例等3卷,诸作图样6卷。该书将“材分八等”,材的高宽比规定为3:2,与近代材料力学原理相符。其木质杆件比现代木构件最佳截面抗弯强度仅偏低0.23%。所设计木构件,均成正比例相似几何图形,在一定限度、条件下载荷所产生应力相等,基本达到等安全度目的。此书为宋代建筑技术走向标准化、定型化的标志,科学价值极高。 是中国现存最早、内容最丰富的建筑学专著。这部书是北宋政府为了管理宫室、寺庙、官署、府第等建筑的设计、结构用料和施工而颁行的一部规范书。它是将作少监李诫于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奉令修编,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成书,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刊行的。 《营造法式》共34卷,可分为五个部分。第1卷和第2卷是“总释”和“总例”,考释了48种建筑物及一些建筑构件在古代文献中的不同名称、历史沿革及本书中所用的正式名称,并作出了总例,是全书通用的定例。 第3卷至第15卷是各作制度,详细论述了大木作、小木作、石作、瓦作、彩画作等13种工程如何按建筑物的等级和规模,选用标准材料,以及各种构件的比例、相互关系和位置及加工方法。 第16卷至第25卷规定了各工种的构件劳动定额和计算方法,是为“功限”。 第26卷至第28卷是“料例”,规定了各工程的用料定额。 第29卷至第34卷是图样,记录了当时的一些测量工具和大木作、小木作、雕木作、石作和彩画作的平面、断面图,还有一些构件的详图和装饰图样,是难得的形象资料。 《营造法式》在我国古代建筑历史上首次以文字形式确定和总结了已经运用了很长时间的模数制,这就是书中大木作制度规定的“材”、“分”和“?”三个尺度。大木作中一切构件均以材、分、?来确定,使建筑物有了一种内在的数理逻辑和统一性。另外在对构件的艺术加工中,也是采用几何方法进行,表现了一种严谨的和科学的态度,使建筑的装饰与结构有机的统一在一起。此外书中还总结了很多实用的数据和作法供工匠直接使用。 北宋官方颁布的关于建筑工程作法和工料定额的专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建筑法规。由李诫编修而成,其始于绍圣四年(1097),成于元符三年(1100),崇宁二年(1103)镂版印刷刊行。北宋亡,此书曾散佚。至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由平江府王依绍圣旧本重刊,遂广为流传。 此书共36卷、357篇、3555条。对历代工匠传留经验及当时建筑技术成就均作了全面总结,是当时中原地区官式建筑规范。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五个部分,即释名、各作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此占34卷,加之看详、目录各1卷,共36卷。看详对若干规定和数据作出说明。第一、二卷为总释和总例,其主要考证每一建筑术语于古代文献中不同名称及当时通用名词和书中所用正式名称,并订出总例。第三至十五卷为壕寨、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作、旋作、锯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画作、砖作、窑作等13个工种制度,说明每一工种如何按建筑物等级大小选材,以及各构件比例尺、艺术加工方法和各构件相互关系与位置等。第十六至二十五卷按各作制度内容规定了各工种构件劳动定额与计算方法。第二十六至二十八卷规定各工种用料定额和有关工作质量。第二十九至三十四卷为图样,包括测量工具及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作和彩画作的平面图、断面图、构件详图及各种雕饰与彩画图案。 本书虽为建筑施工管理的技术书籍,但书中涉及了建筑设计、结构、用料、制作和施工等多个方面,全面地反映了宋代建筑工程的技术和艺术的水平,是宋代建筑技术向标准和定型方向发展的标志。如于建筑与结构设计中制定了模数概念,即材分制。凡构屋之制,皆以材为主,材有八等,度屋大小因而分别采用之。材之广分为十五分,厚为十分,凡屋宇之高深、名物之短长、曲直举折之势、规矩绳墨之宜,皆以所用材之分以为制度。模数制的采用,不仅简化了建筑设计手续,而且便于估算工料与构件预制,这就大大提高了施工进度。另外,对建筑施工生产也规定了严密的管理方法。其劳动定额都是根据不同情况相应制定的。一年之中以春秋两季所定工值为准,夏冬工值各增减10%。此外也考虑到运距的长短、水流的顺逆、木材的软硬等因素的影响而对工值有所调整。本书条文中也显现出古代建筑的美学特征,将建筑的艺术加工与使用功能、结构处理有机地统一在一起。作为技术经验的总结,书中记载了相当多的技术数据及图样,为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素材。此书是宋代建筑工程总结性的科学著作,是中国古代系统的建筑学名著。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