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行嫁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行嫁分类:【传统文化】 旧时浙江丽水一带畲族的婚俗之一。指新娘步行到男家完婚。整个婚礼过程各地大同小异。新娘在婚庆头一天晚上离家前,要到厅堂前“溜筷子”和吃“千斤饭”。届时,厅堂的一张桌子上摆着两把筷子和一碗米饭,新娘双手各拿着一把筷子,交叉着递给站在身后的哥哥,哥哥随之把筷子从新娘的腋下放回桌上。这时,新娘弯腰噙三口米饭,喷撒在桌子上的手帕中,由哥哥把它包好并放至新娘口袋带到夫家,传说她带去的饭就叫“千斤饭”――可年年饲养出1000斤重的大肥猪。新娘离家门时,姐妹们要一拉一送三次,新娘才能动身,叫“留风水”。临行前新娘要唱“别亲歌”,即话别父母、兄弟姐妹等亲人。新娘起行后,一路不许回头看,否则认为夫妻不能白头偕老。同时,不管是否下雨,新娘都要由伴娘打伞遮挡直至夫家。到了夫家,新娘与新郎一起拜祖公爷,但她不下跪,仅作揖三次而已。传说新娘乃高辛皇帝的公主,新郎是附马,所以女子不下跪,只男子行跪拜礼。礼毕,未孕兄嫂带新娘到灶前,新娘向每个灶门里添一次火,然后返回新房,婚礼即告结束。 畲族旧时婚俗之一。结婚之日,新郎要到女家迎亲,女家备办酒宴接待。席毕,新娘盛装,梳头包罗帕,插银花,歌手们不停地唱“梳头歌”。新娘梳妆毕,头戴传统的凤冠,与新郎交拜成礼,然后,共同祭祖。大家围坐,唱《嫁女歌》、 《劝女歌》等。新郎新娘辞别长辈,双双步行到夫家。途中,新郎在前带路,新娘持伞相随,并以歌当话,互相对答,倾诉爱慕之情。在路上逢桥过溪时都要撒下豆花,星夜步行抵夫家,拜见翁姑,祭祀祖先,然后双双进入洞房。清道光年间的《建阳县志》则载:畲族婚前二三天往女家迎亲,及时,新郎前行,新娘着蓝色衣,手持雨伞,徒步随之,女父殿后。抵达婿家时,婿家人早已避开,并无人前来迎接。新娘站在院子中央说:“你家的人都死光啦!”这时婿家人才出来答: “就靠你来传宗接代哩!”然后拜见翁姑, 祭祀祖先,送入洞房,婚礼至此结束。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