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见者有份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见者有份

分类:【中国民俗】

猎物的分配,在湘西苗族、土家族和侗族都有“见者有份”的习俗。即凡在场见到者均可分得一份。第一枪打倒野兽者分兽头和兽皮,称“枪手肉”。兽头的砍法是将野兽耳朵向后压倒,从耳朵所到之处砍断。寻出猎物足迹和藏身之处进行报告的,分四足,称“剔脚肉”。剩下的按参加围猎在场见者的人数平均分配,得“枪手肉”和“剔脚肉”者可再得一份。砍肉时不过秤,靠目测,凭刀功。砍好后用棕叶绑好放在簸箕中,用东西遮严,只留棕叶提绳在外,将盛肉的簸箕旋转几圈,参加分肉的人依次排好取肉,拿到哪一份就是哪一份。

广西各族狩猎多有“见者有份”的习俗。桂西山区壮族多在秋冬集体狩猎。由老猎手指挥,少则七八人,多则二三十人。持枪者先到山背包围,带猎狗者随后搜索,撵兽进入伏击圈。猎得山猪等大兽,头枪命中者多得一份,其余人均分,猎狗也得一份。有的地方,兽头奖励头枪命中者。分割时,先剪留兽背一撮毛。发现野兽者、呐喊助威者也得一份。

瑶族山民不论出力大小,凡碰上的人都可分得一份。猎得猎物,众人可以品尝。谁家猎肉煮好后,遇上的人都可以吃几块。民间认为这是“吃口”,越吃越有,今后容易猎得。如果分配后将猎肉出卖而食不进口,就很难再打到野兽了。所以见者有份所分得的猎肉,是万万不能拿出去卖的。

毛南山乡的猎物分配也是“见者有份”,第一个击中猎物的射手多分兽头、尾巴和四只脚。射手将尾巴插在自家大门边的板壁上,头骨装在大门边专设的竹笼里,以记下他在狩猎中的功绩,好似悬挂锦旗、奖状一般。

写上纸片,每片一人,折好纸片反复搅拌后将其分放各肉堆上,谁的名字在哪里就取哪一份。若捕获不多,就宰杀并剁成肉粒熬汤分吃,每人一碗,人人尝鲜。

选猎头、敬猎祖、鸣枪报喜苗山青壮年都是好猎手。为了有效地围捕大野兽,他们往往组织起来,成立鸟枪会、打猎组等群众团体。这些团体往往以村寨为单位建立。若碰上猛兽,需要邻近几个寨子联合行动,由各寨狩猎组织的负责人串联协商。这些负责人称为“猎头”,由大家竞选产生,任期一年,换届时大家再次竞选。其竞选方式在苗山各地大致一样,以比枪法为主要项目。以融水县四荣乡东田村小东江寨为例:每年大年初一便是小东江竞选猎头的日子。太阳刚出山,猎手们扛着猎枪,背着弹袋,穿着节日盛装,汇集寨东大木桥上参加猎头的竞选。离桥80米处的小山坡上竖着宽、高各1米的彩色虎靶。众猎手按年龄大小为序,每人向虎靶打一枪,打中虎心者为优胜。若只有一人打中,他就是本届猎头;若不止一人打中,再进行射飞鸟比赛,以决胜负。公证人在几位优胜者的猎枪上系条红布,尔后放九只小鸟上天,待小鸟飞高50米后开枪射击,每人也只能打一枪,先打中者为胜,他便成为本届猎头。当选的猎头照例要发表“就职演说”。

龙胜县苗族狩猎前则要敬“猎祖”,祈求保佑。获得猎物后,要用兽肉和酒敬猎祖,感谢他的保佑。猎祖是猎手们的祖先中首次率众出山打猎大获丰收者。其灵位常设于外人难以发现处,或是当年捕获大兽猛兽之处。

发现猎物踪迹后,猎手们聚集猎头家商议围猎事宜,研究出围猎方案后,大家来到猎祖神位处敬祀,请他降灵保佑,许愿事成后丰爵大祭。敬罢,大家返回家中做出猎准备。胜利归来时,首先将所有猎物集中到猎神灵位前祭供,然后抬到猎头家,把猎物剥皮取肉后,将兽头、尾巴、蹄、肝肺放入锅中煮沸,再取出放入大盆里,端到猎祖灵前敬祭,让神灵饱尝美味,然后进餐分肉。

凡获得虎、熊、野猪、黄?等猛兽大兽,猎手们归来入寨时,在寨门由头炮者(第一枪击中猎物的人)首先向天空鸣放一枪,其他猎手依次鸣枪,寨上的人听到枪响,便知道猎手们丰猎回来了,纷纷涌向寨门,欢迎英雄们凯旋。

如今,狩猎习俗已消失。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4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