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讨口彩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讨口彩分类:【传统文化】 一种民间交际语言习俗,意为说吉利话。“彩”意为好运气,又称“彩头”。多借谐音寓吉祥之意,如商店开业喜选带“8”的日子,以谐“发”。婚丧喜庆之日尤重此俗,如新郎新娘在洞房进晚餐时,特请一位“好命人”念吉利话,吃红枣时念“食红枣,年年好”,吃龙眼干时念“食福元,生子生孙中状元”,等等。特定场合下,遇不吉利事,以“口彩”化之,如客人筷子掉落,主人说:“筷落快乐,快快乐乐。”如打破了碗,用“岁(碎)岁平安”来宽慰,解脱窘境。 盖新房是件大喜事,忌说不吉利的话,均宜出口喜话,民间称为口彩,或叫讨吉利。上梁那天,工匠将忌讳的工具名字,改叫吉利的名称,如“斧头”,“斧”与“火”谐音,直呼“斧头”,今后新房会遭火灾,故将斧头改叫“开山”,寓意“开出金山”。“榔头”的“榔”与“郎”谐音,“榔头”误传之“汉郎头”,不吉利,往后东家的女儿会偷汉子,因此“榔头”叫“兴隆”,意即兴隆发达。又如“木尺”叫做“曲龙”,“凿子”叫做“夸口”,“泥刀”叫做“银片”,“墨斗”叫做“金斗”,“铁钉”叫做“金条”或“出秀”,“绳索”叫做“金带”,“磉子石”称做“金饼”,“扶梯”叫做“步步高”。有些活路名称也以吉利话取而代之,例如“锯木”叫做“圆木”,“扛”叫成“涨”,“敲”叫做“钉(金)”,“砌墙”唤作“堆金块”。届时,东家故意说句坏话询问工匠,而工匠以吉利话回答,俗称讨口彩。讨着口彩,东家发给红包,即喜钿。传说口彩讨着与否,可预卜东家来日的凶吉祸福。例如东家向木匠作头师傅问道:“这扇大门口太小了,棺材能扛得出吗?”作头师傅马上口答:“东家,保证官(棺)出财(材)进!官出财进!”东家讨到了口彩,喜得眉开眼笑,连忙塞给匠人一包喜钿。东家又问泥匠作头师傅:“喔唷!这块砖头要跌下来了,危险!”作头师傅接口说道:“金砖跌进东家门,得喜得喜。”自然也给泥匠喜钿一包。如果东家出的反题使工匠答不上来,即讨不到口彩,由东家的妻子急忙补上(事前东家夫妻商议好的口彩),但东家十分生气,对工匠非但不给喜钿,还要四处宣扬,败坏他的声誉。因几句熟套的口彩都在当地民间世代流传,一般不会难答。如果工匠和东家发生矛盾,那当然讨不到口彩。我们调查到两个具体例子:清朝末年,齐贤桥首富高家,建造七开间瓦房一幢,木匠在正梁上安白铜蜂窠时,东家问道:“师傅!白铜蜂窠会生锈吗?”木匠应该口答:“生秀(锈)生秀。”生秀的意思是生出秀才。然而木匠却不去奉承,不贪喜钿,随口而出:“永不生锈(秀)。”东家弄得哭笑不得,气得病了一场。又如南桥富户李正兴造住房,他在大梁上挂了装有大米的荷包袋,喜气洋洋地问工匠:“大梁上的袋(同音代)多吗?”木匠应该回答:“大梁许多代,代代相传。”但木匠却回答:“这些米倒在一只麻袋里,不满一代,不满一代。”喻东家不满一代就会破败。东家气得瘫倒在地上。 综上所述,东家对工匠不敢怠慢,一怕磨洋工,二怕捣鬼,三怕讨不到口彩。因此,烟酒佳肴,热情招待工匠,平时八样荤莱,两三天加餐一次,俗称待匠。其待匠酒有开工酒、上梁酒、满工酒。俗话说:“没有三年陈油酱,不能动用水木匠。”除此之外,喜钿也要适当丰厚,才好讨得理想的口彩。总之规矩十足,名目繁多,诸如很多种“喜”: 开工那天,木匠作头师傅锯下大梁和东西柱的“八字头”(即木根)。并用红纸把它封好,然后恭恭敬敬双手交给东家,曰:“八仙临门!”东家接“八字头”,高兴地付出喜钿。锯大梁的“八字头”,木头不能搁在三脚木架上,因为木架俗称“木马”,说会碰上“马煞”的,所以要用两袋大米垫木头。锯好之后,这两袋大米(约百斤左右)由作头师傅所得,这叫做大喜钿。木匠连声酬谢东家:“大喜!大喜!” 砖木结构的房屋,在柱子下面需要垫一块圆圆的础石,俗称“磉支石”。泥水匠将“磉支石”固定在安柱子的位置上,称之“定磉”。其时,泥水匠叫做“叠金饼”。东家听后十分高兴,即付喜钿。泥水匠把喜钿分一部分给木匠,目的是向木匠要立柱的尺寸。 房屋立柱,木匠唤之“立金柱”,东家付出喜钿,木匠把喜钿转让一部分给泥水匠,意在请泥水匠用竹架固定。 房屋东南角的一根角梁,俗称“青龙角梁”。木匠在架梁时吟道:“金龙飞舞,财气进门。”东家高兴地付喜钿。 大梁南边两根椽子,一般是空着的。如东家付了喜钿,木匠方才将椽子钉上,俗称“满椽喜”。并且木匠边钉椽子边说口彩:“满才(椽)之喜!” 泥水匠故意在大梁前侧空两块昂板。如东家付了喜钿,泥水匠才去补满,俗称“满瓦喜”。并且泥水匠边铺昂板边说口彩:“满屋之喜。” 上大梁,东家重发喜钿,如搭抛梁台喜、“唱抛梁”歌喜,扎凤凰笼喜等,总称“上梁喜”。它在各种喜钿中是最重的一种。 立大门框,东家付喜钿,俗称“门框喜”。木匠的口彩是:“大门畅开,财神进来。” 立后窗框,东家付喜钿,俗称“窗框喜”。木匠的口彩唱道:“扇扇门窗扇扇开,金银财宝滚进来。” 泥水匠在屋脊正中塑造古代戏文,东家付喜钿,俗称“龙腰喜”。并在龙腰中种上一棵葱,谓之“郁郁葱葱”。 大梁正中装上荷花形的蜂窝,由铜匠师傅制作,东家付喜钿,俗称“蜂窝喜”。铜匠接了喜钿曰:“丰收入库。” 客堂中的前后看枋上,由雕花匠雕刻古代戏文中的人物造型,东家即付喜钿,俗称“雕花喜”。 喜钿名目繁多,这里不一一列举了。反正,喜钿越多,口彩越丰富。奉贤钱桥镇富户唐明德盖房竟付了72种喜钿。喜钿是高兴之钱,多少不论,多至几个银元,少则几个铜板。平时东家所付的一切喜钿,泥水木匠按人平均分配,个人不得独吞。人人有之,皆大欢喜。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