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资治通鉴音注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资治通鉴音注

分类:【传统文化】

书名。宋元之际胡三省撰。294卷。《资治通鉴》问世,先有刘安世为之作注,成《音义》10卷,而世不传。后有南宋史?为《释文》30卷,然亦粗疏。三省于宋理宗宝钓四年(1256)举进士后,即致力于《资治通鉴》的考释诠注,于元世祖至正二十二年(1285)成书,历30年。“凡纪事之本末,地名之同异,州县之建置离合,制度之沿革损益,悉疏其所以然”。三省亲历亡国之痛,感时伤怀,间于注中借题发论,颇有振聋发聩之功。

《资治通鉴》注释本。宋末元初胡三省撰。294卷。《通鉴》体大思精,文繁义博,行世不久,便有司马光门人刘安世所作《音义》10卷,后亡佚。南宋注者纷纷,有托名司马康的《释文》,俗称“海陵本”;有蜀费氏的《音释》,世号“龙爪通鉴”;还有史?的《通鉴释文》30卷等。胡三省以通行注本皆乖谬甚多,乃汇合群书,网罗缺遗,积30年之力,以注《通鉴》。初依《经典释文》体例,为《广注》97卷,失于兵灾。复为此《音注》,以“考异”及注文皆散入《通鉴》正文之下,历法天文则随目录所书而附注之,于至元二十二年(1285)始成。是书发扬司马光考异法的治学精神,对《通鉴》全文进行考订,凡失实不确、不合情理及前人注释谬误之处,皆一一指正。于史文有怀疑而不能确证者,则两存之以示谨严。释文引大量材料,对《通鉴》正文作补充和诠释,充实了正文内容。其中于地理、天文、职官、礼乐、军事、文化、灾祥等内容补充尤多。作者擅长地理与文字音义的训释,所释地名往往涉及其地理位置、沿革析置、兵事设险、政治更动、租赋收纳等,颇类地方简史。有关文字音义的训释,也常有独到之见。作者突破前人注史的格局,史注与史论结合,注文中间夹有史事评论。其史论注意探讨历史盛衰原因,注重历史人物评价,且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热情。是书元末刻于临海,明洪武初藏于国学,通行者以清嘉庆间鄱阳胡克家翻元本为佳。现代学者陈垣著有《通鉴胡注表微》一书,对胡注多所发明,为研究胡注的重要参考书。另有明万历间严衍《通鉴补》、清陈景云《通鉴胡注举正》等,对胡注疏漏舛误处多有补正,可资参考。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4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