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车尔尼雪夫斯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车尔尼雪夫斯基分类:【文化精萃】 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唯物主义哲学家、美学家。出身牧师家庭,在赫尔岑和别林斯基的影响下,接受了民主主义思想。1853年起担任《同时代人》杂志编辑、主编,宣传革命,反对农奴制度。1862年被沙皇政府逮捕,流放西伯利亚20多年,1889年病逝于家乡萨拉托夫。主要哲学著作有:《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理》、《艺术和现实在美学上的关系》、《对反公社所有制的哲学偏见的批判》等。 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一个唯物论者。他继承费尔巴哈、赫尔岑和别林斯基的唯物论学说,同当时俄国坚持康德不可知论和实证主义的主观唯心论哲学家进行斗争。他认为世界是一个统一的、物质的世界,世界事物的共同性,就“在于它们都是物质的”,人们的感性知觉形式和对象的客观实在形式是相似的,思维的规律反映对象的真实存在,因此客观物质世界是完全可以认识的。他根据当时自然科学的成就,特别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原子理论,论证了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是永恒和无限的,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的客观存在,有自己的规律,科学的任务就在于揭示这些规律,“改造自然”,服务于人类。 车尔尼雪夫斯基受费尔巴哈的影响,也把自己的哲学称作人本主义。他从人和自然界一致性原则出发,把人和人的意识看作是有机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他只是从生理学方面、自然方面看待人。因此不懂得人的和人类社会的本质。在历史观方面,他是唯心主义的,把科学知识看作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性力量,提倡所谓“合理的个人主义”原则。但是他的人本主义是为革命服务的,他明确提出哲学是有党性的。他不否认阶级斗争的作用,他的著作“散发着阶级斗争的气息”。他的宗教观带有明显的无神论性质。 俄国革命家、哲学家、作家。出身神父家庭,从小在正教学校学习。1846年入彼得堡大学,一度热衷于黑格尔哲学,转而研究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1848年与彼特拉舍夫斯基小组成员接近。大学毕业后曾执教于中学。1853年开始为《祖国纪事》撰稿,后参加《现代人》杂志的编辑工作,发表了许多文艺学、美学及文艺批评论著。1855年学位论文《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公开答辩后通过,同年发表系统探讨俄国文学发展的著名论著《俄国文学果戈理时期概观》。1856年接替涅克拉索夫主编《现代人》,次年邀杜勃罗留波夫参加编辑部。这一时期先后完成了《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理》、《资本与劳动》、《对反对公社所有制的哲学偏见的批判》等重要论著,提出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和“合理利己主义”主张。1862年杂志停刊,同年被捕,监押两年后判处7年苦役和终身流放。在彼得保罗要塞监禁期间,他写出了长篇小说《怎么办》1863俄国革命家、哲学家、作家。出身神父家庭,从小在正教学校学习。1846年入彼得堡大学,一度热衷于黑格尔哲学,转而研究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1848年与彼特拉舍夫斯基小组成员接近。 大学毕业后曾执教于中学。1853年开始为《祖国纪事》撰稿,后参加《现代人》杂志的编辑工作,发表了许多文艺学、美学及文艺批评论著。1855年学位论文《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公开答辩后通过,同年发表系统探讨俄国文学发展的著名论著《俄国文学果戈理时期概观》。1856年接替涅克拉索夫主编《现代人》,次年邀杜勃罗留波夫参加编辑部。这一时期先后完成了《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理》、《资本与劳动》、《对反对公社所有制的哲学偏见的批判》等重要论著,提出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和“合理利己主义”主张。1862年杂志停刊,同年被捕,监押两年后判处7年苦役和终身流放。 在彼得保罗要塞监禁期间,他写出了长篇小说《怎么办》(1863),塑造了作者理想中的“新人”形象,以主人公的爱情经历表达了对空想社会主义伦理观念、人际关系以及妇女权益等问题的探索,并在拉赫美托夫身上集中了民主革命者的优秀品质,小说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服苦役期间他写成了另一部小说《序幕》(1869)。长期劳役使他久病难医,在准许返回故乡萨拉托夫后,不久病逝。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美学思想上,继承发展了别林斯基的现实主义传统,提出“美是生活”的论断,强调美的客观性、理想性及对时代生活的依赖性,认为艺术美是现实美的反映,艺术的本质和目的是再现生活,重视艺术的社会教育作用,反对艺术的抽象概念化。在文学批评上捍卫以果戈理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传统,强调文学与民主运动的联系,对奥斯特洛夫斯基、屠格涅夫、列夫?托尔斯泰等人的创作有许多精辟详尽的论述和评价。他是50至60年代进步思想界及文学界的领袖。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