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造船的有关祭祀习俗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造船的有关祭祀习俗

分类:【中国民俗】

福建造船的历史悠久,早在先秦及秦汉时期闽越人就有造船活动,三国时期闽中地区已有温麻船屯的建制。唐宋以后,随着海外交通贸易业的不断发展,福建民间的造船业也得到快速的发展。除了泉州、厦门、福州马尾、长乐和漳州月港等地在宋元明清以来有许多规模较大的造船工场外,闽南、闽中和闽东沿海等地民间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造船工场,如闽南泉州的蚶江、祥芝、深沪、围头、金门、石井、东石和安海等地,均有大小不等的民间造船厂,建造用于近海捕捞和交通运输等各种类型的船只。明清以来,福建沿海各地制造的海船一般比较大,其著名的有福船等。内陆溪河使用的船型略小些,如闽江航道常见的鸡公船、麻雀船等,均是吃水浅、船体小的内河小船。

惠安海边的渔船和渔家女

由于水上航行事关人员性命安全,而船又是最重要的载体,因此各地船民在造船时都有一套严格的祭祀仪式,以祈求平安无事。各地一般在造船动工前都要预先请人选好黄道吉日,开工前在工场旁设案点香,摆上供品祭祀天地诸神,祈求保佑造船顺利。一艘船的制造,短则数月,长则数年。在此期间每逢初二、十六日,船主一般都要备酒菜例行祭祀有关神碉。在造船中安龙骨、安龙目和“钉头巾”是三道最重要的工序,因此其仪式也最隆重。许多地方在竖龙骨时,还要另择吉日,仪礼不少。如福清、平潭等地渔民要在龙骨各节衔接处夹放棕、布等物,用以辟邪;闽南沿海渔民要在龙骨的前头缚一块棕片,在尾部扎一块红布,称为“头”、“尾红”,寓从头到尾都是红色吉利。还有的则在龙骨接榫处放入银、米、铜钱等物以辟邪。船目称为“龙目”,一般作白底椭圆形,其上另描圆形乌目仁,其在民间被视为神圣之物。在钉龙目时,要在其上蒙上红布,以示彩气和吉利。“钉头巾”是在船头挡浪板顶端钉上一块特制的木板,以防船体相撞。钉时要在板上套两块小红布,以示吉利。各地在举行新船下水试航仪式前,船主一般都要选好吉日,烧香上供,举行祭祀仪式,祭告天地和水神、船神诸神灵,祈求保佑顺风顺水,渔业丰收。闽南等地在新船下水前,要请境神择定吉日良辰,至时抬来当境神轿,船主备下香楮供品,烧香祭祀境主土地公、海头宫、妈祖以及船上奉供的诸神碉。莆田沿海的船主在新船下水时,要举行祭祀妈祖的活动。船主先择好吉日,然后延道士在海边建醮致祭水中鬼怪,频频向海中抛纸箔,有达十几担者。祭毕,放船下海,这时锣鼓齐鸣,喊声雷动,船主奉妈祖神像上船。此时道士在海上作法,用公鸡血先点妈祖神像的眼睛,次点木龙眼睛及船两边的龙目。点眼完毕,舵工、水手一同登舟,趁潮把船航出港外,环行一周后驶回,下水典礼才告完毕。

造船时各地均有禁忌,如在造船现场忌讳讲不吉利的话,忌讳妇女上船,因为传统习俗往往把女人上船与秽气降临相提并论。新船下水时,各地民间都忌服丧者及孕妇参加或上船参观,以免染秽犯煞,等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8: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