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郭守敬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郭守敬分类:【传统文化】 宋末元初杰出科学家。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秉承祖业,精天文、历算、水利之学,冠绝一时。历任同知太史院事、太史令、都水监、昭文馆大学士兼知太史院事。与王恂等人编制我国古代最精良历法“授时历”。创用招差术和弧矢割圆术推算日、月、五星运动;继承《统天历》成果,定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与理论值差23秒),此精密数值比欧洲格里历采用相同数值早300余年。得出日行最速时间在冬至点,与当时地球过近日点时日密合。又是天文仪器制造家,设计制造的新仪器有:简仪、仰仪、星晷定时仪、日月食仪、玲珑仪、立运仪、证理仪、四丈圭表、景符、七宝灯漏(一名大明殿灯漏)等,其中小孔成像、天图式赤道装置、十字线、滚柱、自动报时等项设计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还主持了空前规模的测天测地工作,全国设立27处观测所,测量当地纬度、分至时刻、北极出地高度、二十八宿距星度数、大都(今北京)二十四节气日出日入时刻等,取得丰硕成果。亦为优秀水利专家、地理学家,主持修复唐来渠、汉延渠,修?通惠运河等工程,对农业发展起了巨大作用。发明以海平面为标准比较大都和汴梁地形高下之差方法,此为“海拔”概念的始创。著作有《推步》、《立成》、《历议拟稿》、《仪象法式》、《二至晷景考》、《五星细行考》、《古今交食考》等。 元代天文学家、水利专家和数学家。顺德邢台(今属河北)人。字若思。祖父荣,通五经,精于算数、水利,使守敬从学于刘秉忠。蒙古中统三年(1262),受忽必烈召见,面陈水利六事,遂任命为提举诸路河渠。四年(1263)升为副河渠使。至元元年(1264),奉命修浚西夏古渠,灌田九万余顷。二年(1265)授都水少监。十三年(1276)忽必烈命张文谦等修新历,守敬与王恂率南北日官分掌测验事。守敬首言:“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乃创作简仪、仰仪、侯极仪、景符、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仪器,为四方测验者所用。十六年(1279)改太史局为太史院,守敬为同知太史院事。曾向忽必烈进所造司天、浑仪等仪器,并请于各地设测景所。忽必烈命设监候官十四员,分道而出。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埘朱崖、北尽铁勒,四海测验,凡二十七所。重新观测了二十八宿及其他一些恒星的位置,测定了黄赤交角,达到较高精确度。十七年(1280)与王恂、许衡等人共同编制《授时历》成。十九年(1282)王恂卒,新历虽颁,然未有定稿,守敬于是整理出《推步》、《立成》等多种著作。《授时历》比过去的准确,施行达360年,为我国历法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二十三年(1286)升为太史令,又写出《时候笺注》、《修改源流》等著作。二十八年(1291)忽必烈以守敬为都水监,用其议,令修新河,使大都运粮河,改引北山白浮泉水,经瓮山泊自西水门入大都城,环汇于积水潭,出南水门,合入旧运粮河。解决大运河最北一段――大都至通县之水源问题。每十里置一?,距?里许上置斗门,互为提阏,以过舟止水。三十年(1293),忽必烈见积水潭已是舳舻敝水景象,大悦,名曰通惠河。三十一年(1294)任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大德七年(1303)年过七十二,朝廷不许致仕,任事至卒时。 元代天文学家、水利家。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曾任都水监,修治过许多河渠。至元十二年(1275年),丞相伯颜南征,商讨建立水站,郭守敬受命行视河北、山东可以通行船只的河流。他在今河南、山东一带黄河附近几百里的区域进行了细致的地形测量,绘制成多幅地图上报。他在天文学上的成就更显著。所订《授时历》是当时最准确的历法。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