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酥油花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酥油花分类:【传统文化】 藏族传统油塑工艺品,用作藏传佛教灯节的供品,流行于各大寺院。最早创造于西藏拉萨。相传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联姻时,西藏佛教格鲁?宗师宗喀巴将酥油捏成花朵供于文成公主由长安携来的佛像前,自此制作酥油花成为习俗,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后传到宗喀巴的家乡青海塔尔寺。制作时温度要求严格。将牛乳分离制成酥油,掺入各色矿物染料,捏制成风采各异的楼台亭阁、山川人物、花草鸟兽和宗教故事。塔尔寺每年藏历正月十五晚上,将酥油制品置于木架或牌坊架上展出,成千上万的佛教信徒从四川、西藏、青海、甘肃云集塔尔寺,观赏造型生动、图案精巧的酥油花,盛况空前。塔尔寺制作的酥油花被誉为该寺三绝(绘画、堆绣、酥油花)之一。酥油花取材广泛,有宗教故事:《佛祖释迦牟尼平生图》、《唐僧取经》,还有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嫦娥奔月》、《白蛇传》、《文成公主进藏》。酥油花体现了藏族等民族的聪明智慧,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以其造型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使人流连忘返。 藏族特有的古老手工艺术。其中以青海省塔尔寺的酥油花最负盛名。每年从立冬开始,藏族酥油花艺人便将纯净的酥油切成薄片,和上冷水,象揉面团一样揉匀,然后再揉以各种矿石染料,这样就可以使所塑的作品色泽鲜艳,久不褪色。酥油花反映的题材十分广泛,花样繁多,形象各异。从简单的日月星辰、草木花卉、龙虎象狮到复杂的壁画内容、人物传奇、戏剧故事、历史盛会、节日焰火均可成塑。每年藏历正月十五日,塔尔寺及西藏各大寺院都要举行酥油灯会。届时梵乐声声、香烟缭绕,喇嘛们抬着造型生动、形象逼真的酥油花缓缓而过,许多人千里迢迢而来一睹盛会。 藏族传统工艺艺术之一,又称为油塑艺术,是一种以酥油为材料而制成的特殊雕塑作品。每年冬天,由艺人们将酥油切成薄片,加上冷水,揉拌均匀,加入各种矿物颜料后雕塑而成。具有色彩鲜艳、不褪色等特点。青海塔尔寺和拉萨的同类作品最为有名,每年的藏历元月十五日都要在两地举行盛大的作品展览活动。作品反映的题材十分广泛,包括佛教传说故事、历史传说、戏剧故事等的主题。造型繁多,日月星辰、花卉草木、飞禽走兽和各种人物,应有尽有。形态逼真,惟妙惟肖,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大昭寺酥油花 藏族特有的古老手工艺术。其中以青海省塔尔寺的酥油花最负盛名。每年从立冬开始,藏族酥油花艺人便将纯净的酥油切成薄片,和上冷水,象揉面团一样揉匀,然后再揉以各种矿石染料,这样就可以使将来的作品色泽鲜艳,久不褪色。酥油花反映的题材十分广泛,花样繁多,形象各异,从简单的日月星辰、草木花卉、龙虎象狮,到复杂的壁画内容、人物传奇、戏剧故事、历史盛会、节日焰火均可成塑。每年藏历正月十五日,塔尔寺及西藏各大寺院都要举行酥油灯会。届时梵乐声声、香烟缭绕,喇嘛们抬着造型生动、形象逼真的酥油花缓缓而过,许多人千里迢迢而来一睹盛会。 是藏族所特有的古老手工艺术。每年从立冬开始,藏族酥油花艺人便将纯净的酥油切成薄片,和上冷水,像揉面团一样揉匀,再揉以各种矿石染料,这样就可以使所塑的作品色泽鲜艳,久不褪色。酥油花表现的题材十分广泛,花样繁多,形象各异,从简单的日月星辰、草木花卉、龙虎象狮到复杂的壁画内容、人物传奇、戏剧故事、历史盛会、节日焰火均可成塑。拉萨大昭寺藏历正月十五的酥油灯会期间,沿街摆放的巨型酥油花场面宏大、气势宏伟,环境装饰效果绝佳。这是拉萨大昭寺的僧侣敬献给神佛的供品。地处边远的村寨小寺没有那么多的供品,但小寺敬献给佛祖的酥油花则精妙绝伦、花样翻新、层出不穷。有的寺院将百余件酥油花簇拥成巨型祭坛,形成神秘意境。用酥油塑的羊头,更是寺院祭祀供品中必不可少的圣物,民间则多用瓷器羊头代替。显然,这种古代游牧民族的牺牲遗风,已经演化成表达吉祥喜庆的表现方式。 巨型酥油花(张鹰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