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长生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长生殿分类:【文化精萃】 传奇剧本。清洪?撰。二卷,五十出。写成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此前,作者曾于康熙十二年(1673)前在杭州写成第一稿,名《沉香亭》,继于康熙十八年(1679)在北京写成第二稿,名《舞霓裳》;现定稿为第三稿。剧本写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从杨玉环入宫封贵妃,兄妹俱成显贵;七月七日与唐明皇在长生殿盟誓,愿世世结为夫妇;直到安禄山叛乱,唐明皇于逃离长安途中,被迫将杨贵妃于马嵬坡前缢死;杨贵妃死后成仙,两人互相思念;道士用法术使唐明皇至月宫与贵妃相见为止。通过上述描写,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荒淫误国的罪行造成了中唐时期的历史悲剧,抒发了国破家亡,人民遭受战祸的痛苦心情。剧本结构壮丽,情节曲折,曲词清美。富有诗意。其艺术成就历来为世所称道,与《桃花扇》并称为清初传奇之双璧,为清代戏剧中影响最大的优秀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有康熙十八年稗畦草堂原刻本;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先后都影印出版。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徐朔方的校注本。 ①传奇剧本。清人洪升作。写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杨玉环)爱情故事。此系传统题材,自唐代白居易《长恨歌》和陈鸿《长恨传》,经宋、元、明三代,各类文艺作品均有以此为题材者。仅戏曲作品中有名目可考者就不下十余种。其中以元代白朴之《梧桐雨》最为著名。洪升创作此剧,历十余年始成。其间三易其稿,初名《沉香亭》、继改称《舞霓裳》、三稿始定名《长生殿》。剧本上半部写唐明皇宠幸杨贵妃,其兄杨国忠为相,政治日趋腐败。安史乱起,安禄山兵下长安,唐明皇仓皇幸蜀。至马嵬坡,将士哗变,杀杨国忠,又被迫杀贵妃,杨妃自缢于佛堂梨花树前。后半部写唐明皇对杨贵妃怀念不已,精诚感天动地,二人终于在天宫重会。剧本继承《长恨歌》主题思想,借李、杨故事来表现和歌颂生死不渝之爱情。由于剧本多方面反映社会矛盾,揭露社会黑暗,百姓困苦和宫廷奢华形成鲜明对比,故有论者认为此剧有一定思想深度。二百年来,《长生殿》在昆曲舞台上长久盛演不衰,经常上演的有《定情?赐盒》、《密誓》、《惊变?埋玉》、《闻铃》、《哭像》等出。此剧现存康熙年间稗畦草堂原刊本、又有文瑞楼刊本。《暖红室汇刻传奇》本等流传。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新校注本。②唐宫殿名。华清宫(位于今陕西临潼骊山西北麓)有长生殿。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即指此殿。又唐长安大明宫亦有长生殿。宝应元年(762)四月唐肃宗即崩于此殿。 传奇剧本。清洪?作。初名《沉香亭》,继称《舞霓裳》,三易其稿后定名《长生殿》。有稗畦草堂本、文瑞楼刊本、《暖红室汇刻传奇》本及单行注释本流传。剧述唐明皇李隆基宠幸杨玉环,册封为贵妃,杨兄国忠为相,杨氏姊妹亦受宠,致使政治腐败,人民痛苦。安禄山乘机进攻长安,明皇携贵妃出走。至马嵬坡,将士愤杀杨国忠,迫使明皇赐贵妃自杀。明皇逃往西蜀后,郭子仪率兵剿灭安禄山,收复长安。明皇回京后对杨玉环怀念不已,遍寻羽客寻找亡魂,感动杨玉环幽灵,二人于月宫相会。此剧多侧面地反映了社会矛盾、人生命运以及各阶层人们在社会发生重大动荡时的心态。作品所展示的社会生活画面极为宽广。在描写安史之乱和李杨爱情剧中,此为较好的一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