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陌上桑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陌上桑

分类:【传统文化】

汉乐府相和歌辞。一名《日出东南隅行》,一作《艳歌行》,一作《采桑》,一作《艳歌罗敷行》。《古今乐录》曰:“《陌上桑》歌瑟调。古辞《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篇》。”崔豹《古今注》曰:“《陌上桑》者,出秦氏女子。秦氏,邯郸人,有女名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仁后为赵王家令。罗敷出采桑于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置酒欲夺焉。罗敷巧弹筝,乃作《陌上桑》之歌以自明。赵王乃止。”《乐府解题》曰:“古辞言罗敷采桑,为使君所邀,盛夸其夫婿为侍中郎以拒之。”二说不同,以后说较切题。此诗是汉乐府民歌中一首著名的叙事诗,它描写了采桑女子罗敷严词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原诗分为三解。“解”是乐歌配乐演奏的音乐段落,“一解”就是音乐的一章,而非内容的段落划分。全诗调动各种艺术手段,集中笔墨,刻划了一个聪慧美丽勇敢坚贞的采桑女子罗敷的形象。诗的前半部写罗敷的容貌美。容貌是实的,是看得见的,但作者实者虚之,写容貌美处处从虚处着笔:不直言貌美。作者先写环境美:“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次写采桑的器物美:“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再写服饰美:“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再写路人的惊羡:“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诗的后半部写罗敷的人格美。一个人的品格是看不见的,但作者虚者实之,写人格美处处从实处着眼。使君一见罗敷,立即为她的貌美所惊呆,就提出“共载”的要求。罗敷撇开小吏,走向前去亲自向“使君”置辞:“使君一何愚!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义正辞严,接下来以大篇篇幅盛赞自己的夫君,未必是炫耀,而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一种制敌手段。“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你一个小小使君又何在话下。沈德潜说:“末段盛夸夫婿,若有章法,若无章法,是古人入神处。”虚处着美,能扩大美的内涵,富有生发性;实处落墨,鲜明生动,真实感人。在统一中求变化,有变化而能和谐,因此这首诗是美的。此外,诗中多处铺排夸张,文辞飞动,酣畅淋漓,汪洋恣肆,具有动人的艺术效果。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1:4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