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韩愈与柳宗元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韩愈与柳宗元分类:【传统文化】 在唐代文学家中,韩愈与柳宗元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们一生业绩的主要篇章谱写在秦川大地。尤其柳宗元,生在长安,长在长安,与陕西关系至为密切。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幼年时艰苦的生活环境磨炼了他的意志,使其勤学不辍,遍览群书,终成大器。他大力倡导儒学以反对统治者盲目信佛,其思想开宋明理学之先河。他曾在朝为官,但因过于耿直,不屑与当时腐朽顽固的封建官僚同流合污,因而屡屡遭到贬斥,政治上很不得意。 韩愈是后世公认的“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说他“文起八代之衰”(《潮州韩文公庙碑》),掀起了古代散文创作的新高潮。他倡导了著名的文学改革运动――古文运动,提倡恢复先秦两汉的散体文传统,反对魏晋以来的骈体文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华丽而无实际内容的流弊。在他的大力推动下,一场追求文章朴实无华、言之有物的古文运动蓬勃兴起。 韩愈之所以成为古文运动的领袖,是因为他善于总结前辈成果,并能明确提出一整套理论来指导运动的发展。他在运动中提出的“文以贯道”(《昌黎先生集序》)的创作指导思想,主张文章应为表现“道”而服务,“道”其实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这一理论强调形式必须服务于中心内容,二者相互统一。对于那些沉湎于骈体文不切实际的浮华虚饰文风的文人来讲,这不啻当头棒喝。在写作上,他认为文章应体现作者的个性和特色,反对千篇一律附合古人;学习前辈不单是形式上的模仿,更为重要的是,应理解他们的思想内容和理论原则,并在创作中总结出自己的一套体系来;要想有所建树,作者本人就应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没有好的道德品质是不会写出流传后世的佳作的。 韩愈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没有单纯限于理论的探讨,在具体创作中,他总是率先实践自己的理论,从而为世人树立了楷模。他的散文流传至今的有300余篇,无论什么题材,他都注意语言的精炼朴实,字句都要经过反复推敲。其文章气势雄浑奔放,富于曲折变化,说理透彻,逻辑性强。正是由于他身体力行带动了古文运动的发展,终于把长期统治文坛的骈体文赶了下去。 韩愈不仅散文写得好,其诗作也十分有名,他还是一位著名的语言大师,他所创的许多词语,我们至今仍在使用。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远祖为河东(今山西永济)著姓,后落籍长安。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散文大家,与韩愈同居于“唐宋八大家”之列。 柳宗元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10多岁时,其文章就已小有名气,被时人称为奇材。贞元九年(793年)中进士,从此踏入仕途。他关心时事,对于当时的宦官专权与藩镇割据尤为痛切,积极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革新运动。后不幸失败遭受流放,但他仍用手中的笔抨击时弊,继续斗争。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和领导者,被视为运动的两大柱石之一。他提倡“文以明道”,主张用文章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理想,认为写出了这样的文章即使在当世得不到重视,也会流传于后世的,这才是文学作品的生命力之所在。他的400多篇散文均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他多借一个个寓言故事,阐发其治国的政治主张;同时也用一些论说文来宣传其无神论的哲学思想,如《天说》等。对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他径直作了大胆的揭露。《捕蛇者说》等就是此类作品,这些集中反映了其批判精神。 柳宗元的作品语言生动简洁,文笔流畅,读起来琅琅上口。他写的寓言故事发人深省,感染力极强。他写的山水游记,对自然景色的美有淋漓尽致的表现,意境悠远,《永州八记》就是其中之典型,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柳宗元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尤其长于山水诗,他是唐代自然派诗歌的代表人物。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