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顶卡花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顶卡花

分类:【风俗文化】

被称为“顶卡花”的花竹帽,是毛南族的著名工艺品。它是用毛南乡出产的金竹、水竹破篾后编织而成的,分为表里两层,复合加工,并于帽底编花,直径约50―60厘米,做工极为精致。顶卡花不仅是毛南族男女老少常戴的晴雨两用首服,而且还是姑娘装束中最重要的装饰品,尤其是在男女青年相恋时,更成了不可缺少的定情物。

有这样一个爱情传说: 一个夏天,北方大雨成灾,很多人逃荒南来。有一个叫金哥的汉族小伙子远逃到毛南族的居住地,他非常勤劳,独自垦荒种地。这年的冬天,金哥上山砍竹子,做一些竹器到墟场上出卖。他发现山上有一种金竹和一种墨竹,竹节又长又直,遂砍了一些回来,破成又细又薄的篾子,黑黄相间,精心编成了一顶花竹帽。

次年清明后的一天,金哥头戴这顶花竹帽上山刨地,恰巧碰到一位美丽的毛南姑娘灵英也上山干活。当天中午,天突降大雨,灵英慌忙跑到地边摘下一张大叶子遮头,但雨势很猛,灵英浑身上下很快就湿透了。金哥看见后,便叫灵英到帽子下躲雨,帽子刚好遮住两人的头部。一会儿,雨停了,姑娘仰头看这顶帽子,惊讶地叫道:“顶卡花(毛南语,是帽子底下编花的意思),好美的顶卡花! ”金哥便把这顶帽子送给姑娘作为定情之物。后有毛南歌手为此编唱歌曲: “金丝竹子根连根,恩爱情人心连心; 有缘千里来相会,送顶卡花订终身。”

在毛南人不断探索、创新下,“顶卡花”至今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鲜明的形象。

毛南语音译,意为“帽子下面的花”,汉译是“花竹帽”。毛南族著名的传统编织工艺品。流行于广西环江、河池等地。呈圆锥状,底部直径60多厘米,用近千根细小的竹篾作经,上百根作纬编织而成。上沿用黑色细篾交织成一道花边,晴天遮阳,雨天挡雨。下面的外沿还用金黄色和黑色细篾交织出宽约10厘米的一道花带,带上织有对称、工整的菱形图案。里面的正中安有一个高约五六厘米的垫圈。再系上两条彩绒线带,整个帽子精巧别致,戴在头上遮阳挡雨,轻巧舒适。是毛南人,尤其是年轻姑娘们的心爱之物,因而谈情说爱中的小伙子大都要精心编制一顶送给自己心爱的姑娘,作为爱情的信物。

毛南族传统竹编工艺品,系毛南族三宝之一。毛南语“顶卡花”,直译为“帽子下面的花”,意译为“花竹帽”,与毛南族一舞蹈同名。顶卡花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的环江、南丹、河池、都安等地。它是用金竹和墨竹做原料,直径约66厘米的一种竹帽。帽上面呈锥状,顶部交织着8―10片很薄而宽度不足1厘米的金黄色竹片,每片破成上百根细如发丝的篾条往下散开作经线;作纬线的竹篾也很细薄,以此编织出近百道平整的圆圈,细密得既不渗水,也不透光。帽的上沿用黑色细篾交织成一道花边;帽下面的外沿用金黄色和黑色两种细篾编织出宽约13.3332厘米的一道花带;花带上织出对称、工整的棱形图案;图案里再交织花点,里面的正中,安上一个用金色细篾织成、高约6.6666厘米的垫圈;帽圈以绒线花带或珠坠为饰,璨如壮锦。编成后的帽子再熏蒸以味苦、色金黄的植物汁,使其色泽光亮如油漆,起防腐防虫作用。据传,这种花竹帽古时为毛南族青年恋爱定情之物;今则为毛南族妇女几乎人首一顶的装饰品。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