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骆宾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骆宾王分类:【传统文化】 唐代文学家。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7岁能赋诗。初为道王府属,历官武功、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不久得罪入狱,贬为临海(今浙江天台)丞。怏怏不得志,弃官而去。少时落魄无行,好与博徒游。武后光宅元年(684),徐敬业于扬州起兵讨武后,署宾王为府属。宾王代之作《讨武?檄》,一时传诵。其中有“娥眉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一?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等,后世称为名句。同年兵败亡命,不知所终。工诗,擅长七言歌行,为“初唐四杰”之一。所作《帝京篇》,写长安的繁华及贵族的豪奢,叹祸福的无常及寒士的不遇,铺张扬厉,慷慨流走,当时誉为“绝唱”。《畴昔篇》、《从军中行路难》2首、《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等亦其代表作。五律《在狱咏蝉》、五绝《于易水送人》亦为传诵名篇。为诗好以数对,如“秦地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之类,时人讥为“算博士”。文多散佚,后人辑有《骆临海全集》。 唐文学家。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父名不详,曾任青州博昌(今山东博兴县境)县令。骆宾王少聪颖,七岁所吟《咏鹅》诗,流传至今。少时随父到博昌,父死于任所,家贫。骆宾王初入仕途,约于龙朔元年(661),先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后为奉礼郎。咸亨元年(670),他以事被谪,从军西域、四川。仪凤元年(676),宾王任明堂县主簿,写出代表作《帝京篇》。仪凤三年(678),迁侍御史,同年冬,因言语不慎被捕下狱,狱中作名篇《在狱咏蝉》。调露元年(679)秋,遇赦出狱;冬,北赴幽燕,再入戎幕,作名篇《于易水送人》。调露二年(680),任临海县丞。嗣圣元年(684)九月,徐敬业于扬州起兵反武则天,任骆宾王为艺文令。他写了著名的《讨武?檄》传檄州县。旬日之间,徐敬业集十余万人,声势浩大。武则天见檄文,曾有“宰相安得失此人”之叹。武则天派三十万大军镇压,众寡悬殊,两月后全军覆灭。骆宾王随徐敬业逃亡,下落不明,或云被杀,或云为僧。骆宾王以诗享誉诗坛,为“初唐四杰”之一。在四杰中他的诗最多,擅长七言歌行,语言精美工致,音律协调和婉,边塞诗有生活实感,具豪情壮志。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开创了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杜甫赞曰:“王杨卢骆当时体”“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新旧唐书有传。有《骆宾王文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