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鱼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鱼袋分类:【传统文化】 唐代专供五品以上官员盛放鱼符的袋子,也是一种佩饰物。此制始于唐永徽二年(651年),因取“李”之谐音“鲤”,故以鱼袋为赐物,内装鱼符。宋高承《事物纪原?衣裘带服部》:“唐高祖给随身鱼(袋),三品以上其饰金,五品以上其饰银,故名鱼袋。”《新唐书?车服志》:“高宗给五品以上随身鱼银袋,以防召命之诈,出内必合之。三品以上金饰袋。天授二年,改佩鱼皆为龟。其后三品以上龟袋饰以金,四品以银,五品以铜。中宗初,罢龟袋,复给以鱼。”鱼袋有的刻上官员姓名,去官后要纳还朝廷。不刻姓名者则可相传佩带。此制一直延续至宋代,只是改以金银饰为鱼形,不再用符。宋神宗时,又赐玉鱼以副金带,金鱼以副玉带。 表示官员品级的徽章。其制始于唐,初名鱼符,左一右一,上刻官员姓名。左者进内,右者随身,出入交验。因盛以袋,故名“鱼袋”。宋制,以金或银饰为鱼形,穿公服时则系于带而垂于后,以明贵贱,不复如唐之符契。宋初其制阙略。雍熙元年(984)始规定:官员四品以上服紫者,佩金鱼袋;六品以上服绯者,佩银鱼袋;京官、幕职州县官赐紫赐绯者,亦佩。亲王、武官、内职、将校皆不佩。至和元年(1054),诏许中书提点五房公事之无出身者佩鱼。元丰二年(1079),特令翰林学士佩鱼。因为佩鱼是一种荣誉,不够资格的人也想要,所以又有赐、借鱼袋的情况。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