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宗羲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黄宗羲

分类:【传统文化】

明清之际思想家、史学家。字太冲,号梨洲。浙江余姚人。父尊素为“东林”名士,死冤狱。宗羲具疏讼冤,袖藏铁锥毙伤魏忠贤党羽许显纯等人,庄烈帝叹为忠义孤儿。师于刘宗周,勤奋向学,尽发家藏书读之,不足,复借抄之。领导“复社”成员坚持反阉宦斗争,几遭杀害。清兵南下,曾召募义兵武装抵抗。明亡,奉母返里,隐居著述,学者称梨洲先生。学问极博,诸子百家,文史星历,无不精通。尤长于史学,所著《明儒学案》,开浙东史学研究之风。哲学上,既反对宋儒“理在气先”之说,认为“理在气中”;又断言“气”与“心”为公共之物,“心”外无“气”,“气”在“心”中,一切存在均为“心”的表现。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倡导民主思想。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并直言“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还主张改革土地、赋税制度,强调发展工业、商业。文学上,反对“明七子”摹拟复古之风,主张诗文必须反映现实,表达真情实感。著作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南雷文案》等数十种。

明末清初思想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余姚(今浙江余姚)人。明末官监察御史,左佥都御史等职。父尊素,为明末著名的东林党人,以弹劾魏忠贤遭杀害。明思宗即位,宗羲入京讼冤,以后一直和魏忠贤余党进行斗争,并成为“复社”的重要领导人。因反对阮大铖,几遭残杀。明亡,清兵南下,他召募义军抗清,被鲁王任为左副都御史。在浙江四明山一带流动作战。直到最后失败,才不得已隐居著述。拒绝清廷诏命,直至生命最后一息,不忘光复故国。在学术上,有多方面成就。凡天文、历算、音律、经史百家、释道、农工等都有研究。所著《明儒学案》是我国第一部学术史,开浙东史学研究之风。《明夷待访录》是具有民主倾向的著作,直到二百多年后的维新运动,乃至辛亥革命时期都起过一定作用。文学方面,强调诗文必须反映现实,表达真实感情。作诗富有爱国精神,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坚强不屈的斗志。散文成就最高的,是《明夷待访录》中的重要篇章,足以代表他的先进思想。《南雷文案》中,传记散文几乎占四分之三。但文集中有不少地方污蔑农民起义,宣扬节孝等封建道德。著作还是《易学象数论》、《孟子师说》、《律吕新义》、《授书随笔》、《金石要例》、《春秋日食例》、《深衣考》、《宋元学案》等。

明清之际的政治学家。字太冲,号南雷,学者尊称他为 “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生于士大夫家庭。其父黄尊素为 “东林”名士,被魏忠贤阉党害死狱中。崇祯皇帝即位后,阉党失势,十九岁的黄宗羲入京讼冤,并亲手以铁锥击杀迫害其父亲的狱卒。后在南京加入张溥等人组织的复社,参与揭露阉党阮大铖的活动。这些意气之争,为黄宗羲等人后来的政治命运埋下了伏笔。崇祯十七年 (1644) 三月,李自成攻陷北京,随即清军入关。在这 “天崩地解” 之时,江南的文武官员拥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是为弘光帝。阮大铖被重新起用,出任兵部尚书 (部长)。阮大铖不顾大敌当前,上台后就大打出手,对复社进行疯狂的报复,黄宗羲等复社名士被逮捕下狱。正在这时,清军南下,南京危在旦夕,黄宗羲乘机越狱而逃。很快,南京陷落,黄宗羲在余姚家乡招募子弟数百人,参与了南明官军阻击清兵东渡的斗争,被在绍兴以监国名义即位的鲁王任命为兵部职方,后升至左副都御史。这是黄宗羲第一次入仕,也是生平唯一一次人仕,但他所仕的是一个四处飘流的小朝廷,回天无力,最后竟被清兵逼到海上。黄宗羲只好离开这个摇摇欲坠的小朝廷,回到家乡,隐居著书。后来,清廷曾多次征召黄宗羲,都被拒绝。他的后半生是学者生涯,但前半生的社会活动和官场经历,对他后半生的学术研究不无影响。黄宗羲虽然没有举人或进士的功名,却是清初的学术泰斗,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在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甚至历法、数学等领域,都有卓越的建树。他五十岁写成的 《明夷待访录》 是中国古代政治学前无古人的杰作,“明夷”是 《周易》卦名,该卦爻辞有 “箕子之明夷” 句,意谓箕子身有明德而逢纣之恶。据作者自序称: “吾虽老矣,如箕子之见访,或庶几焉。” 以周武王咨访商朝遗民箕子,而箕子陈以 《洪范》事,来表示自己欲求开国君主顾访的心迹,故名 “明夷待访”。《明夷待访录》是一部政治学论文集,分 《原君》、《原臣》、《原法》、《置相》、《学校》、《田制》、《兵制》 等二十一篇。在这部书中,黄宗羲第一次明确提出 “君客民主” 的主张,对 “家天下”的政治体制进行了猛烈抨击,认为“天下” 是 “天下百姓之天下”,不是君主一家一姓的 “产业” 和 “花息”,君主与 “天下”的关系应该是君主 “为天下”,而不是天下 “为君主”。他还提出,法律不是君主的 “一家之法”,而应该是 “天下之法”。根据这一思想,他断然指出,“三代以下无法”,或者说只有 “一家之法”,这就是历代政治黑暗、腐败的根源。他认为所谓 “臣”,应该 “为天下”、“为万民”,而不是 “为君”、“为一姓”。他还一反 “崇农轻商” 的传统观念,第一次提出“工商皆本” 的主张。这些言论,在今天看来,极为平常,但在当时却是 “石破天惊” 之语。近代梁启超、谭嗣同等人鼓吹民权共和之说,就曾将 《明夷待访录》翻印数万本,秘密散布,而黄宗羲也就成为维新运动的一面旗帜,与顾炎武、王夫之同被尊为三大“启蒙思想家”。

人名。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字太冲,号南雷,又称梨洲先生。明清之际的著名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对鬼神的看法秉承孔子轻鬼神的观点,他反对当时颇盛的“鬼荫之说”和“地狱之说”,认为是“邪说中之邪说”,“儒者所不道”。但他所认为的人死气散,是为“愚凡而言”,而“圣贤之精神长留天地”。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