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齐鲁的科技成就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齐鲁的科技成就

分类:【地域文化】

(一)《考工记》中反映的齐鲁科技

《考工记》是《周礼》中的一篇,据考证是春秋末年齐国人记录手工业技术规范的书,记载有关百工之事,有6个部分: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摩之工,抟埴之工。每种工又分多项;凡攻木之工七:轮、舆、弓、庐、匠、车、梓;攻金之工六:筑、冶、枭、、

、桃;攻皮之工五:函、鲍、

、韦、裘;设色之工五:画、缋、钟、筐、

;刮摩之工五:玉、?、雕、矢、磬;抟埴之工二:陶、?,共30项。 6个工种又分30个专业项目,可见分工之细。做一件器具,往往需要多个专项合作。如造车,就“一器而工聚焉”,有的制轮,有的造毂,有的造轸,有的做辐……每个部件都有尺寸规格的严格规定。如车有六等,尺寸材料要求不同,“故兵车之轮,六尺有六寸;田车之轮六尺有三寸;乘车之轮六尺有六寸。”等等。又如造乐器的钟,对钟的大小,长短和粗细的比例,钟壁的厚薄也有具体规定,而且还论述了钟体的大小、粗细、长短,钟口的广狭,钟壁的厚薄对声音的影响。《枭氏章》云:“钟已(太)厚则石(不发音),已(太)薄,则播(声散),侈(口大)则柞(咋),?(口小)则郁……钟大而短,则其声疾而短闻;钟小而长,则其声舒而远闻”。“是故,大钟十分其鼓间,以其一为之厚;小钟分其钲间,以其一为之厚”。

造钟必须根据音乐理论提出的要求去做。齐鲁地区是音乐发达地区,春秋战国时期又大有进步。音阶分切得越细越准,对制乐器的技术也要求越高。据《管子》书中对音律的分析,当时已具备五个音阶。据地下发掘的编钟等看,制造工艺是相当高的。(见图)《考工记》的记述,反映的就是当时的水平。

《考工记》详细记述了齐国手工业生产的设计规范、制造工艺等技术问题,但却并不停留在技术操作的直接经验上,而是对众多的技术问题进行科学的总结,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因为机械和器物的制造涉及许多科学理论,如几何学、力学、化学等。

关于几何学《考工记》中有许多规定,如对角度的名称规定:

“矩”即是90°;

“宣”就是90°×0.5=45°

“”就是45°+45°×0.5=67.5°;

“柯”就是(45°+45°×0.5)+0.5(45°+45°×0.5)=101.25°

《考工记》还有对勾股弦定理的运用,对各种弧度的测算,对力学知识的运用等的记载。如对于滚动摩擦力的认识,认为接触面小(“至微”),摩擦力就小,滚动速度就快。怎样使轮子接触面小呢?求至微的方法是“取诸圜也”,轮子越圆,接触面越小,转动速度越快。这是滚动摩擦理论的萌芽。对水的浮力的认识和运用,《考工记》也有记载。如运用水的浮力测量木材质量是否均匀,在造时测量木材的比重。在箭竿上装上羽毛,以稳定箭射出时的方向,这是对空气力学的认识和运用。

《墨经》中对科学理论的论述,比《考工记》更多更深,除了力学、几何学、机械制造以外,对光学、天文学、化学等都有记载。有人认为鲁国是以农立国,手工业很不发达。从墨学产生于鲁国来看,这种看法是不妥当的。当然,从地下发掘和文献记载来看,有关反映科学技术的材料,鲁国不如齐国的丰富,但也不是没有。除了《墨经》记载的科学理论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外,文献记载的“鲁缟”,天下闻名,即是鲁国手工业发达水平不低的标志。还有个鲁班,被后来的泥瓦、木、石工匠尊为祖师、圣人,是中国古代第一流的工程大师和能工巧匠。他们是鲁国人,肯定与鲁国手工业基础有关。鲁国若没有先进的手工业基础,是无论如何也造就不出鲁班来的。春秋战国时代,齐鲁人民对科学技术的贡献和他们对思想文化的贡献一样,是巨大的、丰富的,在列国之中是名列前茅的。

(二)鲁班对齐鲁科技的贡献

鲁班并不姓鲁,而是姓公输,名般,字若。因是鲁国人,又以工巧出名,般与班通用,故人们便叫他鲁班了。其生活年代和墨子差不多,约在公元前510年至公元前440年之间。有人说他是鲁昭公的公子,这与史实对不上号。汉人说:“公输子能因人之材木,以构宫室台榭,而不能自为专屋狭庐,材不足也。”(《盐铁论?贫富篇》)也就是说他能用别人的木材,为别人建造宫室台榭,而自己却不能建一座小屋,因为买不起材料。他的妻子也说他:你整天给别人盖房子,自己不能建房屋。房子搬挪不动,一出门就无法遮阴避雨,于是他妻子就造了把伞送给他遮雨蔽日。伞就是这样发明的。(《玉屑》)看来他只能是没有身世的工匠世家。也只有世袭工匠,在战国时代齐鲁手工业发达的土壤上,才能造就出鲁班的聪明才智,才能使他成为杰出的发明家和创造家。

公输般有很多发明创造,从日常生活用具:除、砻、碾、刨、钻、

栝等,到打仗用的战船“钩强”,攻城用的云梯,直到古代飞行器木鸢。公输班很小就发明了下葬用的转动机关“机封”。《礼记?檀弓》载:“季康子之母死,公输若方小。敛,般请以机封,将从之,公肩假曰:‘不可!夫鲁有初,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般,尔以人之母尝巧,则其不得以(己)!岂母以尝巧乎?则病者乎!噫!’弗果从。”意思是说,季康子的母亲死了,公输般还很小。在入殓下葬时,公输请求用“机封”――“转动机关,窆而下棺”,省工省力。而公肩假反对,说鲁国葬仪有传统的办法:公室下葬,下棺入椁,要用大木做一个如石碑一样的东西,衬于椁四角,穿上绳子,把棺吊入椁内。桓楹是大夫葬礼用的,如公室用碑一样,用大木制成。下棺用人力倒退着拉,非常笨拙费力。公肩假坚持要用传统的礼仪一套,说公输般是想拿别人的母亲来试验一下技巧,是发疯了。由此看来,公输般不仅是机械的发明家,而且是个敢于打破旧的礼仪传统的改革家。

公输般发明除、碾、刨、钻等日用工具,见于《世本》和《物原》。清人张澍《世本?作》云:“公输作石除。”除就是磨。明人罗欣《物原?器原》说:“鲁班作砻、磨、碾子”;又说:“般作?、钻、

栝。”据《物原》载,传至千古的门环款子――铺首,也是鲁班发明的。

鲁班最重要的发明创造是“钩强”、“云梯”、“飞鸢”和“木马车”。“钩强”是战船上用的一种带钩搭的篙

。春秋战国之际,战争频繁,南方楚、吴、越打仗,多系水战。楚据江上游,吴越居江下游。《墨子》载:

楚人顺流而进,迎流而退。见利而进,见不利则其退难。越人迎流而进,顺流而退。见利而进,见不利则其退速。

楚既处此不利于退的地位,为了改变退的劣势,便采用了公输般创造的“钩强”,“退则钩之,进则拒之,量其钩强之长而制为之兵。”(《墨子?鲁问》)“钩强”既可用于钩、拒敌人的船只,也可用来作兵器打仗。

《墨子?公输》篇还记载了公输般发明“云梯”的事。说楚要攻宋,公输般为楚人造了攻城的“云梯”,墨子听说后,亲自到楚制止,找到了公输般辩论,并当场为攻守之具,说服了公输般和楚王,制止了一场战争。

《墨子?鲁问》载:鲁班“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自以为至巧”。汉代王充《论衡?儒增》评说:“夫言其以木为鸢,飞之,可也;言三日不集(下),增之也”。又说:“夫飞鸢之气,云雨之气也”。也就是说,鲁班造的鸢能飞是可以的,但说“三日不下”,是夸大的说法。木鸢起飞靠的是空气的浮力。《儒增篇》还说,鲁班还造了机车:

世传言曰:“鲁班巧,亡其母。”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返,遂失其母。

这个传言,显然是不实的。言鲁班作机车这有可能,但说载其母其上,“一驱不返”,把他母亲给载去没有回来是不可能的。卢南乔说,是统治者讥刺鲁班之巧,诬之以“亡其母”。

对鲁班在科学技术上的卓越贡献,广大劳动人民是称颂不已的,工匠、石匠、瓦匠都把他当作祖师祟拜,还经常祭祀,至今犹有此俗。在古代就有人把鲁班同墨翟同样称为圣人,如《抱朴子?辨问篇》云:“班输、?、狄(墨翟),机械之圣也。”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8:2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