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人口经济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人口经济学研究人口与经济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将它作为一个专门课题和独立学科提出来进行研究,始于20世纪30—40年代。研究人口经济学需要运用一些具体方法,如统计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 人口经济学研究人口经济运动过程中人口与经济相互关系及其变化的客观规律,即人口经济规律。主要内容包括:1.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关系;2.经济发展和人口变动的相互作用;3.人口与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相互关系;4.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5.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6.农业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7.人口转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8.人口与经济关系的量的分析;9.人口经济问题及其表现。 人口经济学population economy研究人口与经济之间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是人口学与经济学之间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把人口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进行研究,开始于20世纪30~40年代。其主要内容是:探讨人类自身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性;分析研究再生产过程中人口发展与自然资源,人口分布、人口结构、人口质量等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运动规律;阐明人口经济问题的表现、性质、产生原因和解决的途径等。 人口经济学研究人口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性的学科。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一般认为,美国经济学家斯彭格勒是人口经济学的创始人,其于1947年发表了《人口增长经济学概论》。人口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人类自身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的特点、相互关系及其作用; 人口与劳动力资源、就业结构、国民收入分配、人口投资、国民经济增长等的比例关系; 人口自然变动、机械变动和社会变动的经济效果; 人口与环境、资源、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人口与经济指标的对比统计分析; 人口经济预测与规划;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经济现状和问题; 古今中外人口经济理论及流派等。人口经济学研究在我国有重要意义。 人口经济学人口经济学是研究人口与经济之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人口科学的一个分支。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