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源chuanranyuan体内有病原体寄生、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受病原体感染的人,作为传染原包括病人和病原体携带者。病人体内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并可通过发病时的某些症状,如咳嗽、腹泻等将病原体排出,使易感者受感染。病原体携带者是没有症状时期能排出病原体的人。病原体携带者有:潜伏期病原体携带者、恢复期病原体携带者和隐性感染后携带者(即健康带菌者)。动物作为传染源包括野生动物、家畜和某些吸血的节肢动物。管理好传染源是预防传染病传播的主要措施,发现传染病人要及时向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并及时采取治疗,隔离和对易感人群的预防工作。 传染源指体内有病原体,并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染源有以下几种: ❶病人:是指感染了病原体,并表现出一定的症状和体征的人。在大多数传染病中,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叫传染期。根据传染病的传染期,可决定病人的隔离日期。 ❷病原携带者:可分为病后病原携带者和健康病原携带者。前者为某人患传染病后,症状已消失,但仍能排出病原体;后者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人体未出现症状,却能排出病原体。有些传染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原携带者,如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伤寒、痢疾、脊髓灰质炎等。 ❸受感染的动物:以动物为传染源传播的疾病,称为动物源性传染病,如狂犬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对患有下列传染病的病人或者病原携带者予以必要的隔离治疗,直至医疗保健机构证明其不具有传染性时,方可恢复工作: ❶鼠疫、霍乱; ❷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炭疽、斑疹伤寒、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淋病、梅毒; ❸肺结核、麻风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第十九条规定:“从事饮水、饮食、整容、保育等易使传染病扩散工作的从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传染源chuanranyuan指体内有病原体,并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染源有以下几种: ❶病人:是指感染了病原体,并表现出一定的症状和体征的人。一般来说,病人是大多数传染病的主要传染源。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叫传染期。根据传染病的传染期,可决定病人的隔离日期。 ❷病原携带者:可分为病后病原携带者和健康病原携带者。前者为某人患传染病后,症状已消失,但仍能排出病原体;后者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人体未出现症状,却能排出病原体。有些传染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原携带者,如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伤寒、痢疾、脊髓灰质炎等。 ❸受感染的动物:以动物为传染源传播的疾病,称为动物源性传染病,如狂犬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对患有下列传染病的病人或者病原携带者予以必要的隔离治疗,直至保健机构证明其不具有传染性时,方可恢复工作: ❶鼠疫、霍乱; ❷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炭疽、斑疹伤寒、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淋病、梅毒; ❸肺结核、麻风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第十九条规定:“从事饮水、饮食、整容、保育等易使传染病扩散的工作从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繁殖并能排出的人或动物。包括传染病患者、隐性感染者及病原携带者。在某些传染病,吸血节肢动物既是传播媒介,又是传染源,称“附加传染源”。如森林脑炎病毒在蜱内繁殖,并经卵传给子代,使其具有传染性,在成蜱吸吮宿主血时,使宿主受染。 传染源infection sources又称传染来源。能排出病原体的动物或人。包括传染病患者和病原(致病细菌或病毒)携带者。他们身体中有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污染周围环境,感染其他动物或人。控制或消灭传染源是切断传染病传播的重要环节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