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何休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何休129—182东汉经学家。字邵公,任城樊(今山东曲阜)人。钻研今文诸经,撰成《春秋公羊解诂》,为《公羊传》制定义例。系统阐发《春秋》中的“微言大义”。又有《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等,均佚。清王谟《汉魏遗书钞》中有辑本。 何休129~182东汉后期经学家。字邵公。任城樊(今山东曲阜)人。是继董仲舒之后今文经学家的集大成者。在经学史上以治春秋公羊传而著名。他钻研今文诸经,有感于当时章句之学的烦琐,在《春秋公羊传注疏序》中说“讲诵师言至于百万,犹有不解”。于是作《春秋公羊解诂》系统地阐发《春秋》中的“微言大义”,成为今文经学家议政的主要依据。《春秋公羊解诂》中提出关于历史进化的“三世”(太平、升平、衰乱)说,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何休129—182东汉后期经学家,春秋公羊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字邵公,任城樊(今济宁东北)人。为人质朴讷口,然精研《六经》,世儒无及。因参与陈蕃政事。坐废锢,因闭门覃思17年,作《春秋公羊解诂》。认为孔子“志在《春秋》,行在《孝经》。”此二学乃“圣人之极致,治世之要务。”(《春秋公羊注疏·序》)是孔子政治思想学说的集中体现。故视《公羊》之学乃其正解;古文诸家,虽“讲诵师言,至于百万,犹有不解”;又“援引他经,失其句读,以无为有,甚堪闵笑”;“是以治古学,贵文章者,谓之俗儒。”(同上)对贾逵等欲夺《公羊》,兴《左氏》,尤恨。休以《春秋》驳汉事六百余条,妙得《公羊》本意。特作《公羊墨守》,以明《公羊》之义不可攻,如墨翟之守城也。复作《左氏膏肓》。《穀梁废疾》,言《左氏》之学如病人膏肓,《穀梁》之学亦废残如疾。休欲以“三科、九旨”、“五始、七等、六辅、二类”矫枉拨乱;提出“太平、升平、衰乱”三世进化之说,把《公羊》学说推向一个新的高峰,成为继西汉董仲舒之后《公羊》学的又一集大成者。古文大家郑玄立撰《发墨守》,《鍼膏肓》、《起废疾》,以与之对抗,足见其影响之大。党禁解,又辟司徒,拜议郎,迁谏议大夫。著述见于《隋书·经籍志》有:《春秋公羊解诂》11卷,《春秋左氏膏肓》10卷,《春秋谷梁废疾》3卷,《春秋汉议》13卷,《春秋公羊墨守》14卷,《春秋公羊谥例》1卷,《春秋公羊传条例》1卷。今存《十三经注疏》收何休《解诂》,余多佚散。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