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佛宫寺释迦塔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佛宫寺释迦塔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在山西省应县城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塔高67.13米,底径30米,建在4米高的两层石砌台基上,平面呈八角形,外观五层,底层为重檐,夹有四级暗层,实为九层。各层屋檐上皆设平座勾栏。塔的结构柱网采用内外两横立柱,柱顶上均用多层枋连接,内外槽之间也有梁枋连接,形成紧密结合的双层套筒式结构。内槽供佛,外槽则是朝拜礼佛的通廊。暗层中以斜撑的手法来加强木塔的整体性,每层外柱比下层外柱退入约半个柱径,不仅增加了塔的稳定,也构成了塔身的优美曲线。木塔的九层结构,每层都以斗拱联接,各层檐下的几十种斗拱如云朵簇拥,它与许许多多的柱、梁、枋和斜撑共同起作用,构成回廊式结构。由于其构造和使用功能设计合理,木塔虽已经受了900年风风雨雨的考验,其间曾发生过连续七日的大地震,也曾遭受炮火的袭击,但却巍然屹立于雁北的平原大地上。这座我国现存最古最高的木构大塔,集建筑、功能、造型技术为一体,在中外建筑史上都占有重要的一席。 佛宫寺释迦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内西北隅佛宫寺内。始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为世界上现存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木结构高层塔式建筑。又称应县木塔。塔建在高4.4米的砖石台基上,基座下层为方形,上层为八角形。塔平面呈八角形,通高67.31米,5层6檐。每层设暗层1级,外观5层,实为9层。底层重檐,四周环廊,塔顶八角攒尖式,立有塔刹。每层皆有平座和栏杆,内有木制楼梯,可盘旋而上。塔内各层皆有塑像。底层为释迦如来坐像,高11米;内槽壁画为6尊如来画像;南北门楣横披板上辽画供养人像,技法精湛;内槽上部置盝顶式平綦藻井,布列纤巧,是辽代小木作中佳品。二层方形佛坛上,塑一佛二菩萨。三层塑有四方佛,面向四方。佛坛为八边形,束腰雕镂精美。四层塑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五层居中塑有释迦坐像,八大菩萨分坐八方。塔身有明成祖朱棣撰写的“峻极神功”及明武宗朱厚照所题“天下奇观”匾额。塔刹高9.91米,由铁铸部件组合而成,有仰莲、覆钵、相轮、露盘、仰月及宝珠等。斗栱梁架将整座建筑连结成一个完整、稳固的整体,历经风雨和7次地震,安然无恙。塔身斗栱按其部位、结构和形状分类,达54种,可谓集中国古代建筑斗栱之大成。1974年维修木塔时,曾发现大批经卷和图画,有手抄本、木板印刷本,均为辽代原物,对研究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活动皆具有重要价值。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