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曲艺、杂技
西河大鼓。原名 “梅花调”,又名西河调。在河北省演唱西河大鼓较早及最有声望者首推马三峰 (安新县人,被曲坛称为西河大鼓的创始人之一)。西河大鼓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三弦,演员自击鼓、板。唱词格律基本上由七字句和十字句组成,板头有头板、二板、三板等。
乐亭大鼓。又名 “乐亭调”,因发源于河北省乐亭县而得名。常见的曲牌有: 四大口、南城腔、四平调、流水板等10余个,即所谓 “九腔十八调”。比较流行的主要传统书目有 《骂城》、《单刀赴会》、《三国》、《拷红》、《杨家将》等。新书目有 《双锁山》、《平原枪声》、《节振国》等。
木板大鼓。又名 “鼓子快书”,伴奏只用木板和一面小鼓。流行于河北省中部石家庄地区。
梨花大鼓。早期叫 “梨铧大鼓”。演唱者手持梨铧片伴奏。在河北省南部一带流行。
竹板书。又名毛竹板书、竹板快书,俗称 “大落子”、“京口落子”。在河北流传较广,在全国也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竹板书形式简单,表现力丰富,有头板、大按板、二按板、苦相思、流星赶月、垛子板、花板、快板等众多板头和俏腔,随故事情节的变化而灵活运用。
杂技之乡——吴桥。河北省吴桥素有 “杂技之乡”之称。民谣说: “上至九十九,下至才会走,吴桥耍玩意,人人有一手。”从1985年起,两年一届的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到1995年已成功举办五届,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在国内外宣传河北、弘扬河北的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