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儿啼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儿啼erti婴儿刚出母体时的啼哭。如若不哭,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否则将危及性命。中国古代积累不少挽救的办法。《古今图书集成·医部老幼篇》记:“儿落地不作声者,取暖一器灌之,须臾当啼。儿不作声,此由难产少气故也。要取儿脐带向身却捋之,令气入腹,仍呵之至百度,啼声自发。亦可以葱白徐徐鞭之即啼。”《幼幼新书》说:“啼声不声,呵脐以温之。甚者,𤆆𤆆以攻之,皆以助不足也。”这都说明了婴儿所以不啼哭,是因为气不足,补之,即可挽救。清代陈复正的做法除以热补气,还增加以声音刺激的办法,他称小儿不发声为“梦生”,应当速用明火将胞衣炙暖,使暖气入儿腹,更以热汤洗脐带,却猫一只,以布带裹其头足,使伶俐妇人,拿住猫头,向儿耳边,以口啮(咬的意思)猫耳,猫必大声一叫,儿即醒而开声。这办法就是不但要使暖气入儿腹,而且还要用猫叫声音来刺激婴儿,使他从睡梦中惊醒过来而放声大哭。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