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元末的人口状况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元末的人口状况

元朝统一前后,蒙古统治者不得不放弃落后的游牧经济和剥削方式,开始重视农业生产,推行一些恢复、发展农业的举措。随着经济的恢复、发展,人口也于1351年回升到八千七百五十八万七千人的峰值。元朝后期,政治更加黑暗。皇帝昏庸,大臣擅权,财政危机,官吏贪污成风,土地兼并达到惊人的程度。同时又接连出现严重的天灾。元统元年 (1333年),京畿大雨,饥民达四十余万。二年江浙被灾,饥民多至五十余万。顺帝至元三年(1337年),江浙又灾,饥民四十余万。至正四年 (1344年) 黄河连续决口三次,饥民遍野。1351年,终于爆发了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大起义。后,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人口损失很大。明太祖削平群雄,统一中国 (1387年) 之后十多年,全国人口恢复到六千多万的水平。接着发生了史称“靖难之变”的四年战争(1399~1402年),全国死了许多人,“淮以北鞠为茂草”(《明史·食货一》)。折算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全国人口当为五千九百七十六万六千人。较五十三年前反而减少了二千七百八十二万一千人。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