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又称八路军驻甘办事处,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派驻兰州的公开办事机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共中央派张文彬、彭加伦等7人于民国26年1937年5月来兰州筹建办事处, 在南滩街54号 (今酒泉路互助巷2号)设立办公机构,对外称彭公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彭公馆改称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谢觉哉任中共中央代表,彭加伦任处长。次年2月,伍修权接任处长,办事处迁南梢门孝友街32号(今酒泉路127号), 工作人员最多时有12人。办事处成立后,积极宣传共产党和八路军的抗日主张, 大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营救红军西路军失散人员和被俘人员;帮助中共甘肃工委加强党的建设; 同苏联驻兰联络处保持联系, 并接待过往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干部。“兰八办” 做了大量抗日动员工作, 但受到国民党多方阻挠,并派特务监视其工作人员。皖南事变后,国民党甘肃当局加紧迫害办事处工作人员, 大部分干部被迫于民国30年(1941年)撤回延安,只留副官赵瑞芝等5人坚持工作。民国32年(1943年)11月8日办事处撤销, 工作人员全部离开兰州, 返回陕北。 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在兰州设立的办事机构。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互助巷二号。为一座砖木结构的平房小院。1937年正式设立。以宣传抗日主张,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目标,积极输送大批爱国青年到延安、营救西路红军、接待去苏联路经兰州的八路军领导干部,并负责转运苏联援助的物资和新疆、甘肃运往前线的物资。1939年~1940年,周恩来偕同邓颖超赴苏联治病,往返都住于此。1941年因政治环境恶劣,办事处被撤销。现仍保持旧时原貌。大门南向,紧靠大门有南屋两间,外间为办公室兼会议室、接待室,里间为处长居室。西面排房为秘书、副官及警卫住室。东面排房为厨房和服务员、炊事员住室。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