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是英文名称Public Finance的意译,该名称的直译应该是公共财务。由于公共财务与国家权威相联系,即与政治有关,因此意译为财政学。这一学科在20世纪20年代以来获得了广泛的发展,在内容和体系上与以往相比都有了根本的区别。到了20世纪50年代,西方学者认为Public Finance这一名称已经难以概括该学科的内容,因此英文更名为Public Sector Economics,现在则更流行Economics of Public Sector的用法。更名后的直译就是公共部门经济学,公共部门是指政府及其附属物。为了强调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需要观念更新和理论更新,本书采用了公共经济学的概念。
西方经济学把所有经济主体分为两大类: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前者是指政府及其附属物,后者是指企业和家庭。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和家庭,都以各自的方式参与国民经济的运行,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西方宏观经济学把政府、企业和家庭看作三个平等的主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各自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如果不考虑国际经济的因素,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就取决于这三者的经济活动。家庭向企业提供劳动力,并从企业那里获得相应的报酬。居民有了工资收入以后,向企业购买产品或劳务。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或劳务并销售出去,获得利润。政府为了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要花费许多人力和物力,这笔支出通过征税来实现,即政府要定期向企业和居民征税。政府、企业和家庭一起共同参与国民经济的运行,但它们的行为方式和目的却不一样。企业和居民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有强烈的利益动机,行为方式也自然是以有利于自己的方式进行。政府却与此不同,它主要是为了社会目标而存在。当然政府的经济活动不能完全忽视收益和成本,但它更多的是考虑社会公正和公平。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公共产品、垄断、外部性等原因,会出现失灵的现象。弥补市场失灵的重担自然就落到了政府的身上,政府可以弥补市场的失灵与不足。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市场秩序、影响收入分配、优化资源配置、稳定宏观经济等。
总之,政府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规律与企业和居民一起参与和影响国民经济的。公共经济学就是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规律的科学,它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需要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