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六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52 六书

古人分析汉字构造方式所归纳出的六种类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分别给六书下了定义,并举出例字。今人对于汉字的构造作了更科学的说明。认为转注、假借属于用字法,和汉字的构造无关;运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概念,对汉字作了更合理的分类:一类是没有表音成分的纯粹表意字(包括象形、指事、会意);一类是有表音成分的表声字。

六书

指汉字的形体构造。古代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


六书liushu

中国文字学的传统术语,是古人对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进行分析后归纳出的六种类型。
“六书”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周礼》一书,但既无具体内容,更无详细说解。到东汉时,班固、郑众、许慎三人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提到了六书的细目,但名称和排列次序都有所不同。后世大多采用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列举的细目名称,而排列次序则采用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的提法。这样,六书的内容和顺序即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另外,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不仅说明了六书的具体名称,而且分别对其中每一种下了定义,并举了例字,从而使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六书理论成熟并真正确立。作为关于汉字构造的专门理论,它对传统文字学研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后世的文字学家们研究古文字大多都是以许慎的六书说作为基本理论来进行的。
现在人们一般认为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讲的是汉字的构造特点,是造字方法。而转注、假借讲的是汉字的使用方式,因此是用字方法(参见“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诸条)。

六书Liushu

中国文字学的传统术语,是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类型。六书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周礼》一书: “(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但既无六书的细目,又没有具体说明。到东汉时,学者班固、郑众、许慎才在他们的著作中分别提到了六书细目, 而名称和次序均不相同。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列出的细目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郑众在《周礼解诂》中列出的细目为 “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不仅列出了六书细目,而且分别为它们下了定义,举了例字: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㧑,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这是对六书所作的最早的解释。至此,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六书理论才真正成熟起来并得以确立。清代以后,人们大多采用许慎的六书名称和班固的排列次序,这样,六书的内容和顺序即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作为关于汉字构造的专门理论, 六书说对传统文字学及传统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为历代的文字学家们研究古文字和汉字的发展演变等问题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基本理论。历代的学者们对六书的研究和总结并不完全一致。目前,一些学者认为六书均为造字法,而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前四书讲的是汉字的结构特点,是造字法;转注、假借讲的是汉字的使用方法,是用字法。(参见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各条。)

六书

是周代晚期到汉代人们分析汉字的构造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六书”一名,最早见于战国时代的《周礼》。《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六艺是周代贵族子弟学习的六种基本科目。其中的“六书”具体指什么内容?没有明言。西汉末,刘歆崇信《周礼》,他在《七略》中说:“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这是对六书的最早解释,前四种指的是文字形体结构,后两种指的是文字的使用方式,对当时的文字分析极为清楚,在中国文字学史上可以说是很大的贡献。许慎受刘歆的启示,费几十年的精力整理汉字,编成《说文解字》 一书,叙曰:“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㧑,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此后,大多数文字学家采用了许慎的名称。对于六书,我们应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人把它当做造字之初就有的条例,这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六书只不过是战国到汉代,人们对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有了认识后加以归纳总结,得出来的六种条例。由于这种条例是后人归纳的,对于众多的汉字来说,它还是一个不够周密完善的条例。尽管如此,但它毕竟是祖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直到目前,还没有一种新的汉字结构理论可以取代它,因此,对于这个传统的汉字条例,我们还是有必要认真掌握的,那种视六书为无用的虚无主义观点是不可取的。

六书

❶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而归纳出来的6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最早见于《周礼》。
❷王莽时的六种字体。即古文、奇字、篆书、左书、缪篆、鸟虫书。

六书


❶指构成汉字的6种方法。指事视而可识,察而可见的字,如“上”、“下”。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的字,如“日”、“月”。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的字,如“江”、“河”。会意 比类合谊,以见指撝的字,如“武”、“信”。转注 建首一类,同意相受的字,如“考”、“老”。假借 本无其事,依声托事的字,如“令”、“长”。
❷指6种通用的字体。古文(孔子壁中所书写的书体);奇字(古文中的异体字);篆书(即小篆,秦·程邈所创);佐书(秦隶书);缪篆(用于摹印);鸟虫书。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