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兴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兴象xingxiang

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重要概念。最早见于唐代殷璠的《河岳英灵集序》。在谈及齐梁间诗歌时殷璠认为“都无兴象,但贵轻艳”。
“兴”是《诗经》“六义”之一,本指一种创作手法。朱熹释曰:“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诗经》中有大量“兴诗”。后人对“兴”十分重视,其意义也有所扩大,但基本不离“感发”本义。如《古今诗话》云:“自古工诗,未尝无兴也,睹物有感焉,则有兴”。可见“兴”有物感于心的意思。“象”这个概念在先秦古籍中多有所见。使用最多,阐述最清楚的乃是《周易》:“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又说:“圣人立象以尽意”。这是说,圣人发现了天地间奥秘,形成意念,然后借“象”来表达它。象亦可用语言来构成。故王弼释“象”云:“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由此可见,“象”乃人们为表情达意而创制的一种感性形象。
殷璠将“兴”“象”联为一个概念,其含义并未离开“兴”“象”原有之义。“兴象”就是一种因物感于心而生出的包含着人的情感、意念的感性形象,或可云意象。诗中的兴象,便是诗歌中包含着主客体因素的形象或意境。有的诗只是华丽辞藻的堆砌,无真情实感,非感于物而发,故有象而无兴;有的诗虽有感于物,却未能选择恰当的形象表现出来,故有兴而无象,都构不成兴象。所以古人多以兴象二字评价诗之高下。胡应麟《诗薮》云:“唐唐绝句,兴象玲珑,句意深婉,无工可见,无迹可寻”。纪昀评王维《登辨觉寺》云:“五六句兴象深微,特为精妙。评《辋川闲居》云:“三四自然流出,兴象天然”。
唐人提出兴象一词,绝非偶然。它一方面反映了诗歌发展到唐代,在意境和形象的创造上已臻成熟。另一方面也表明当时人们的审美趣味、审美鉴赏力达到相当水平。“兴象”说的产生对我国后代文学艺术的发展有极大影响。晚唐司空图、宋代严羽所形成的一派诗论直接受“兴象”说的影响,后来的“意境”说,也可溯源于此。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3: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