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决事比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决事比

汉代的一种法律形式。秦、汉时,在司法审判过程中,凡断案无法律明文规定者,可取与本案最为相似、相近的条款,比附以定罪,奏报皇帝批准后,即为定案。经皇帝批准的成例,具有永久的法律效力,后人可依此判例作为断案的法律依据,汉人称为“比”。汉代曾有一些重要的司法官员,将一些重要的适用比的判例编纂在一起,作为判案定罪的标准。这些经加工汇编的比,再奏请皇帝批准,称为 “决事比”,与律、令具有同等效力。汉武帝时,于定国为廷尉,曾撰法律九百六十卷,其中仅死罪决事比就达一万三千四百七十二事。东汉陈宠撰《辞讼比》七卷,其子陈忠集《决事比》三十二条。应劭也对《决事比例》加以整理,使之更加周详、完善。参见 “比” 条。

决事比

汉代用以比照断案的判例或判例汇编。比是汉代法律形式之一。源于秦之“廷行事”。指援引“故事”或“旧事”断案。《周礼·秋官·大司寇》郑玄注:“若今律(汉律)其有断事,皆依旧事断之;其无条,取比类以决之,故云决事比。”汉武帝时,《死罪决事比》多达13472条,东汉又有所增加。它是一种灵活的法律形式,但实践中弊病丛生。《汉书·刑法志》载,有司“所欲活则傅生议、所欲陷则予死比,议者减冤伤之。”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5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