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大杰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刘大杰1904—1977作家、文学史家。湖南岳阳人。曾与胡云翼等人组织艺林文学社。有《黄鹤楼头》、《渺茫的西南风》等小说集问世。但一生主要致力于文学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著有《中国文学发展史》、《托尔斯泰研究》、《德国文学概论》等。 刘大杰1904—1977湖南岳阳人。1922年考取武昌高等师范,受业于黄侃、胡小石、郁达夫。1926年赴日攻读欧洲文学,1930年回国,就职于上海大东书局,编辑《现代学生》杂志,后任教于私立复旦大学、安徽大学文学院、上海大夏大学、四川大学等。抗日战争爆发,刘大杰滞留上海,拒绝了有的学校要他讲授日语的聘请,潜心于学术著述,一度在圣约翰大学兼任教授。抗战胜利后,任上海临时大学文法科主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和中文系主任,1949年以后历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并任《收获》、《文学评论》、《上海文学》等杂志编委,参加全国高校中文系“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的制订、《辞海》、《中国历代文论选》的编写。主要著述有《中国文学发展史》、《魏晋思想论》、《刘大杰古典论文选集》、《易卜生研究》、《托尔斯泰研究》、《德国文学概论》、《法国文学简史》、《东西文学评论》等。 刘大杰1904~1977岳阳人。入高等师范攻读古典文学。19岁习作小说《桃林寺》。1925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院,博览世界名著,写有《支那儿女》、《昨日之花》、《寒雅集》等作品。回国后,历任安徽大学教授,四川大学中文系主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大东书局编辑,复旦大学教授、中文系代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副主委。主编过《中国文学批评史》。其代表作《中国文学发展史》,颇受赞誉。此外尚有《托尔斯泰研究》、《德国文学概论》等专著。 刘大杰1904—1977现代文学史家。岳阳人。1925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院,写有《支那儿女》、《昨日之花》、《寒鸦集》等作品。回国后,历任安徽大学教授、四川大学中文系主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大东书局编辑等职。建国后,历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研究组组长,全国作协上海分会书记,全国文联常务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曾任《收获》、《文学评论》、《上海文学》等杂志的编委,参加《辞海》、《中国文论选》编写工作,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著有《中国文学发展史》、《托尔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及中国诗文散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