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刘大杰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刘大杰1904—1977

作家、文学史家。湖南岳阳人。曾与胡云翼等人组织艺林文学社。有《黄鹤楼头》、《渺茫的西南风》等小说集问世。但一生主要致力于文学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著有《中国文学发展史》、《托尔斯泰研究》、《德国文学概论》等。

刘大杰1904—1977

湖南岳阳人。1922年考取武昌高等师范,受业于黄侃、胡小石、郁达夫。1926年赴日攻读欧洲文学,1930年回国,就职于上海大东书局,编辑《现代学生》杂志,后任教于私立复旦大学、安徽大学文学院、上海大夏大学、四川大学等。抗日战争爆发,刘大杰滞留上海,拒绝了有的学校要他讲授日语的聘请,潜心于学术著述,一度在圣约翰大学兼任教授。抗战胜利后,任上海临时大学文法科主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和中文系主任,1949年以后历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并任《收获》、《文学评论》、《上海文学》等杂志编委,参加全国高校中文系“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的制订、《辞海》、《中国历代文论选》的编写。主要著述有《中国文学发展史》、《魏晋思想论》、《刘大杰古典论文选集》、《易卜生研究》、《托尔斯泰研究》、《德国文学概论》、《法国文学简史》、《东西文学评论》等。
刘大杰对中国古代散文的研究,尤其重视社会历史条件、时代风气、地理环境对散文发展所起的决定作用,力图透过各种相互关联的文学现象,揭示散文发展的规律。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散文发达的原因,他在力作《中国文学发展史》中认为有它的社会原因和文学发展的规律性,“这种原因和规律性,是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思想特征的反映,是文学给予人类社会的实用功能的表现,是新内容决定新形式的表现。在那个大变革的百家争鸣的新时代里,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人们丰富的思想意识,要开展剧烈的斗争和详细历史的记载,”散文只有“向着新的形式发展,才能更好地为新内容服务,这是时代的要求,这是历史给予文学的新使命”。在对韩、柳散文的论述中,他注重当时古文运动理论的发展,将二人放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背景中,比较二人的异同,他说:“韩立论过于重道,柳则较重为文,然在文体的反骈文与重散文这一点上,两人却是一致的。”韩愈排拂,“柳本好佛,虽论文也主宗经,而其思想范围则较韩愈为广阔而深厚。”这就决定了韩柳虽然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中坚,其文却各有自已的独特风貌与思想内涵。在研究古代散文时,刘大杰还注意到散文的发展与语言、宗教、音乐、风俗的联系,注重揭示文学演进、发展、蜕变的渊源关系及继承与创新,所以时有精到见解,往往能新人耳目。

刘大杰1904~1977

岳阳人。入高等师范攻读古典文学。19岁习作小说《桃林寺》。1925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院,博览世界名著,写有《支那儿女》、《昨日之花》、《寒雅集》等作品。回国后,历任安徽大学教授,四川大学中文系主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大东书局编辑,复旦大学教授、中文系代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副主委。主编过《中国文学批评史》。其代表作《中国文学发展史》,颇受赞誉。此外尚有《托尔斯泰研究》、《德国文学概论》等专著。

刘大杰1904—1977

现代文学史家。岳阳人。1925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院,写有《支那儿女》、《昨日之花》、《寒鸦集》等作品。回国后,历任安徽大学教授、四川大学中文系主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大东书局编辑等职。建国后,历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研究组组长,全国作协上海分会书记,全国文联常务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曾任《收获》、《文学评论》、《上海文学》等杂志的编委,参加《辞海》、《中国文论选》编写工作,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著有《中国文学发展史》、《托尔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及中国诗文散论。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