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洪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49 刘洪东汉天文学家。字远卓。山东蒙阴人。158—167年间应召去洛阳,历任郎中,谷城门侯,会稽东部都尉、山阳太守等,卒于山阳太守任上。206年所编《乾象历》是第一部传世的引进月球运动不均匀性的历法。他实测出一个近点月内每天月球实际运行的度数,列出每天月球实际运行与平均行度之差的月球运行表,提出推算月球实际位置的方法。指出黄白交角约为6°,近点月长度为27.55336日,合朔时月球距黄白交点小于15.3°时才能发生交食。提出交点月概念、交食周期,以及回归年为365.2462日,朔望月为29.53054日等,比前代更精密的数据。《乾象历》于222年至280年在三国时吴国行用。还与蔡邕一起续补过《汉书·律历志》。 刘洪东汉天文家。字元卓,山东蒙阴人。汉桓帝延熹年间(158—167)应太史征召到洛阳,拜为郎中。卒于山阳太守任上。参加过朝廷的天文历法工作,创制《乾象历》,这是第一部传世的引入月珠运动不均匀性的历法。他突测近点月的长度27.55336日 (精确值为27. 5545505日),发现白道与黄道成约6°的交角。提出推算定朔的方法,这个方法为后世沿用。其中还有推算日食月食的算法,此历法的一些数值比前代历法精密。刘洪还与议郎蔡邕共同续补《汉书·律历志》,其中不少资料为《续汉书·律历志》所采用。 刘洪东汉时史家。字元卓,泰山蒙阴(今蒙阴)人。灵帝时历任郎中、常山长史、上计掾、山阳太守等职。精通算术、天文、历法。著有《七曜术》。曾在东观与蔡邕共撰《律历记》。 刘洪东汉末天文家。字元卓,蒙阴人。所著《乾象历》,是我国考虑月球运动不均匀性(月行迟疾)的第一部历法。他经过20多年的测量,把前人测定的回归年长度365.25日修正为365.2462日,把朔望日计算为29.53054日。在编历及推算日食、月食时,采用了定朔的方法,测得一近点月(月球两次通过近地点的时间)的长度为27.554756日,白道和黄道约成6°的交角。他还曾作《七曜术》,并与蔡邕共修《汉书·律历志》。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