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知远诸宫调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刘知远诸宫调约12世纪时的诸宫调残本。诸宫调系宋金元时兴起的一种说唱艺术。为北宋神宗、哲宗、徽宗年代的泽州(今山西晋城)人孔三传首创(王灼《碧鸡漫志》)。诸宫调体制宏大,以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缀成短套,首尾一韵,再以若干不同宫调的短套联成数万言的长篇,中间杂以说白,演唱长篇故事。因诸宫调以琵琶等乐器伴奏, 故亦称弹词。 《刘知远诸宫调》 , 系1907—1908年由俄国柯兹洛夫探险队发现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黑城遗址。全书原有12则,出土残本仅存5则42页,计:“知远走慕家庄沙陀村入舍第一”、“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第二”、“知远充军三娘剪发生少主第三”、“知远探三娘与洪义厮打第十一”、“君臣弟兄子母夫妇团圆第十二”。1985年4月,前苏联政府将原书退还我国,同年8月,由文物出版社影印出版。 刘知远诸宫调又称《刘知远传》。诸宫调作品,五卷。宋金间佚名撰。残本一册(43页)。此书为一九○七至一九○八年沙俄柯智洛夫探险队发掘中国张掖、黑水故城时所得。一九五八年由苏联赠还给中国。原书应为十二卷,今残五卷。曲中颇多口语。刘知远即五代后汉高祖。此书叙其早年贫穷落魄,在患难中同地主家小姐李三娘结为夫妇,后来投军变泰发迹故事。宋人讲史《五代史平话》,已有刘知远故事,宋以后诸本《白兔记》传奇,则专叙知远与三娘的悲欢离合,作者以浑朴的方言俗语讲唱故事,其中不乏有动人描写。曲调今已失传,残本别字不少,很难恢复原貌。文物出版社一九五八年影印出版。 刘知远诸宫调也叫《刘知远传》。诸宫调作品。金人作,姓名不详。原本久佚,1907~1908年间,俄国柯智洛夫探险队在我国甘肃张掖发现残本。书前半自刘知远流浪到沙陀村同李三娘结婚起,到别妻投军,在太原入赘岳家止。后半自刘知远回家投望李三娘,到君臣、弟兄、子母、夫妻团圆止,基本情节当与南戏《白兔记》同。结构宏大,文词朴素。据作品的文字风格、曲调名目以及同时发现的其他书籍刊印年代推断,此书可能为12世纪左右之物,与《西厢记诸宫调》出于同一时代。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